首页 > 病种新闻 > 内科 > 中医 > 毛玉龙中医:身体很虚,但是一补就上火,可能是上寒下热

毛玉龙中医:身体很虚,但是一补就上火,可能是上寒下热

时间: 2021-11-30 13:53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王林

肾脏主骨生髓通于脑,脑力过度消耗,会不断消耗肾水。而肝脏属于木,五行中水生木,肾水不能上养肝木,则肝燥、肝火会很明显。

摘要:

  冬季进补很重要,民间一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

  但很多人反映,在这个季节,一吃点补的就上火,严重的还有口腔溃疡、失眠、喉咙痛、眼睛干涩、牙龈出血,流鼻血,大便不成形、尿频....

  这是典型的上热下寒体质,这种情况下,可别着急给自己进补。

  一、冬天哪些人容易出现上热下寒?

  济南立和中医院的毛玉龙中医介绍,由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三类是最常见的上热下寒的人。

  1、夏天贪凉、冬天不保暖的人

  现代人夏季多数待在空调房内,爱喝冷饮凉茶,冬季露脚踝、露腰、露脖子,这些不良的习惯,会使寒气慢慢累积在体内。

  如果冬季进食大量温补或热性食物,因为下半身过于寒冷,阴阳失调,上身热量难以下行,堆积在上半身。热属火,火性上炎,就会导致上半身出现喉咙痛、嗓子干、口腔溃疡、眼屎多等上火的症状了。

  2、思虑过多,高强度脑力劳动者

  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大,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者很多,大脑的思虑过多。

  肾脏主骨生髓通于脑,脑力过度消耗,会不断消耗肾水。而肝脏属于木,五行中水生木,肾水不能上养肝木,则肝燥、肝火会很明显。

  因此长期思虑者容易出现肝火旺盛的表现,如烦躁、口干、面红目赤等症状,这类人在冬季稍微进补或不注意下半身的防寒保暖,上热下寒的症状就非常明显。

  3、先天条件欠佳,素体阳虚之人

  人体讲究阴阳平衡,肾阳是先天元阳,是父母亲的馈赠。有部分人因为先天条件欠佳,素体肾阳较为虚弱。

  我们身体中位于上部的主要是心、肺两个脏器,其中心、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火必须要肾水上济,才能正常鼓动心血运行,不至于心火太过。肾水也必须要得到心火的下交,不能使肾水过寒,否则便不能发挥灌溉滋养全身脏腑的作用。

  而素体阳虚之人,肾阳先天不足,肾水上升欠佳,心火不得养,上面容易出现一派热象。同样肾水不能得到心火下交,无法温煦,下面出现一派寒象。在冬季,天气极寒,这部分人若不注意保养,上热下寒症状会更明显。

  二、如何改善上火下寒?

  济南立和中医院的毛玉龙中医说,正常情况下,人最好的状态,就是阳气在下焦,自下而上温煦全身,阴液在上部,自上而下灌溉全身,也就是心火往下走,温暖下半身,肾水往上走,滋润上半身,这样身体才会阴阳平衡。

  而上热下寒,要么就是上面的火下不去,下面的水上不来。中焦脾胃被堵住了,道路不通。要么就是上面的火太旺,或者下面的水太少,水压不住火。

  这种情况,清热或滋阴都不是最好的方式,需要先调理好脾胃,打通淤堵,再直接把上面的火引下来,温煦下半身。

  1、摩腹,打通中焦脾胃

  中医说「腹要常摩」,大家可以经常在饭后或者睡前进行摩腹,除了让食物更好的消化,也可以帮助脾胃的气机上下通畅。摩腹可以以肚脐为中心,右手按住左手,螺旋式逐渐扩大,再螺旋式回到肚脐,换手用同样手法逆时针按摩。

  建议饭后1个半小时后再进行按摩。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这样按摩5分钟,会很明显感觉小腹慢慢热起来,很舒服。

  2、每晚泡脚,增强脾肾功能

  天气变冷,睡前泡脚不仅可以祛寒,对于上热下寒的朋友也很有帮助。

  一般来说,泡脚水最适宜的温度大概是40~44℃,水面超过脚踝大概2~3厘米最好,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微微出汗为宜。

  泡脚还可以用花椒、生姜、艾草等草药,温暖寒凉的下半身,同时达到引火下行的作用。

  泡完脚再按摩一下脚底的涌泉穴,大约5分钟左右的时间,引火下行的效果更好。

  3、调养脾胃,增强脾胃运化能力

  身体虚弱,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虽然吃了进补的食物,身体却吸收不了,无法消化的食物还会在胃里积食产生内热,引起上火。

  所以,脾胃虚弱的人冬季温补之前最好先调养脾胃,吃一些健脾消食的东西,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比如用山药、大枣、山楂煮水喝。

  山药是健脾补气的,大枣补血养血安神,还可以养肝、养脾胃,山楂活血化瘀,疏通经脉,帮助消化。

相关标签
毛玉龙中医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