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发生也与体质有很大关系。一是体质决定是否发病;其次,体质决定便秘的某些致病因素或易感性;第三,体质决定便秘的证型,也决定便秘的用药。
体质是人的素质,决定了身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
便秘的发生也与体质有很大关系。一是体质决定是否发病;其次,体质决定便秘的某些致病因素或易感性;第三,体质决定便秘的证型,也决定便秘的用药。
举例来说,中医便秘有冷秘和热秘之分,冷秘是指平素阳虚的人,阳虚以致阴寒内盛,寒气凝滞肠胃,阳气不运,津液不通,从而形成冷秘之证。
便秘易感体质有哪些?
王琦教授的体质的是王琦教授的体质理论,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
#论文:老年人慢性便秘中医体质观察研究#
◆【在32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中医体质研究分析中发现】
患者以阴虚质和气虚质为主,分别占22%和19%
其次是阳虚质,占15%
湿热质、痰湿质和气郁质分别占11%
◆分析不同年龄、不彩虹别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
60-69岁患者以阴虚为主,占总数的30%,其中女性患者居多。
70-79岁患者中,21%表现为气虚,19%表现为阴虚,17%表现为阳虚。
80岁以上患者以气虚为主。
◆【西医便秘分类中中医体质的分布】
慢性便秘(STC)阴虚体质占主导地位。
阳虚患者多为排便障碍性便秘。
混合性病人以气虚为主。
湿热质、痰湿质患者的肠道传输功能也减慢。
【结论】:阴虚质和气虚质在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占主导地位。
阴虚体质:
老年人由于年老耗精、体弱多病、积劳伤阴等原因,容易使体内精血津液等物质损失少,导致相关组织器官失养产生内热,形成阴虚体质。津亏肠燥引起便秘。
停止无水舟。
气虚体质:
老年气衰的老年人往往因阳气不足、气息低下、脏腑功能低下而形成气虚体质。气虚也会导致便秘。
男性以肾为先天,以精为用,老年男性精气消散,因此气虚较多;女性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年老绝经,易导致阴血不足,多为阴虚体质。
中医体质分类
01.平和质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身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红润,头发浓密有光泽,眼神清醒,不易疲劳,精力充沛,睡眠好,食欲好。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02.气虚
总体特征】:以疲劳、气短、自汗等气虚为主要特征。
身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气短懒言,易疲倦,精神萎靡,易出汗。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欢冒险。
03.阳虚质
总体特征:以畏寒、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身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脚不温,饮食热,精神萎靡。
心理特征:性格多安静,内向。
04.阴虚质
总体特征:以口干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特征。
身体特征:身材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干咽干,喜冷饮,大便干燥。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05.痰湿质
总体特征:以肥胖、腹部肥满、口粘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身体特征: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腻,多汗粘稠,胸闷,痰多,口粘或甜,喜食肥甜腻。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06.湿热质
总体特征:以面部油光、口苦、舌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特征。
身体特征:中等或偏瘦的身体。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长痘痘,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粘稠或干燥,小便短黄。
【心理特点】:容易烦躁。
07.血瘀质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暗等血瘀为主要特征。
身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暗,色素沉着,易出现瘀斑,口唇暗淡。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08.气郁质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主要表现为表情抑郁、忧虑脆弱等。
身体特征:身体瘦弱很多。
常见表现:情绪低落,情绪脆弱,烦闷不乐。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09.特禀质
总体特征:特异性体质、先天性、遗传性生理缺陷、过敏反应、原发性免疫缺陷等。
【身体特征】:无特殊、畸形或先天性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容易引起宿病。
首荟通便胶囊
国内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会长田振国教授认为:气血是人体的阴阳,能促进新陈代谢和排泄,从根本上消除便秘。内脏与大肠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内脏病变可引起便秘。
首荟通便胶囊:益气养阴,泻浊通便。
补塞.扶正祛邪。补气、补血、补脾、养肝、补肾、调五脏。调节胃肠功能,改善便秘症状。对气阴两虚型便秘效果特别好。
配方:芦荟.何首乌.决明子.人参.阿胶.枸杞.枳实.白术。
人参+白术健脾益气,补气治秘要药;何首乌+阿胶+枸杞强肾开阴,补阴治秘要药;辅以芦荟+决明子+枳实泻浊通便。全方位以补为主,补气养阴,使大便得润,腑气得降,辅助通便。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