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肿瘤科 > 肿瘤科 > 通过i-CR™寻找药物分子新适应症 缓肿瘤新药研发又添新利

通过i-CR™寻找药物分子新适应症 缓肿瘤新药研发又添新利

时间: 2018-10-11 15:24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志飞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发癌症患者430万人,对本土创新药物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未来国内缓肿瘤药物市场不容小觑,...

摘要: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发癌症患者430万人,对本土创新药物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未来国内缓肿瘤药物市场不容小觑,不仅跨国大型药企越来越多国内的药企也加入到了缓肿瘤药物的研发中。智康博药利用i-CR™肿瘤原代细胞培养平台(简称i-CR™体系)发掘多种药物分子的协同效应,寻找新适应症,为肿瘤药物研发注入新鲜血液。通过与国际国内优秀肿瘤医学中心的战略合作,已证明该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同时也开拓了肿瘤药物研发新思路。

  i-CRTM体系为缓肿瘤新药研发开辟“捷径”

  创新药物的研究关键在于药物的发现。但是药物的发现是不可控的,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近年来,随着生物学研究相关技术和仪器设备的迅速发展,基于细胞水平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可涉及更多更复杂的生理和病理过程,通过细胞水平的表型变化来发现新型药物。

  i-CR™体外药敏检测平台可以解决传统肿瘤原代细胞培养技术的痛点,最大限度地保留肿瘤原代细胞的异质性,将肿瘤原代细胞通过i-CR™体系培养扩增后与患者肿瘤组织进行测序对比,95%以上的肿瘤相关基因都可以保留。另外,i-CR™体系是一种比PDX模型更适合用于新药研发的平台,在时效性、经济性和筛选通量上有极大的优势。”

  i-CR™体系适用于多种上皮来源的肿瘤原代细胞培养。肠癌、胃癌培养成功率基本上可以达到90%以上;此外还有肝癌胰腺癌、胆管癌、卵巢癌、肾癌、膀胱癌,以及腹膜假性粘液瘤等罕见癌种。

  助力更多创新缓癌药物组合的发现

  目前,i-CRTM体系已成功应用于肠癌组合药的筛选,通过发现三个不同肿瘤靶点的遏制剂药物联用对晚期肠癌病人有非常明显的协同治疗效应,这三个靶点都分别有药物已被FDA批准。在项目中,选取已进行一线、二线、三线药物治疗后仍无效的晚期肠癌病人,用上述三种靶点遏制剂的药物组合对患者原代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单个靶点遏制剂对肠癌细胞的遏制效果甚微;若三者联用,有70%案例的肿瘤细胞遏制率能达到90%以上,最高可达100%的遏制率。该药物组合已申请国际专利,并准备申请I期临床研究。

  肠癌的成功研究经验可应用于更多有效组合的筛选,如肝癌、胰腺癌等其他癌都有类似的反应。目前科学界已发现的药物靶点有几十个,不同靶点的信号通路存在可能的协同关系,同一个信号通路的上下游也可能存在协同作用。所以阻断单一信号通路可能无法完全杀死肿瘤细胞,同时阻碍两个或多个信号通路对肿瘤有更好的杀伤作用。寻找此类药物组合需要做大量的患者原代细胞进行筛选,i-CRTM体系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此。该肿瘤药物研发方法是一种再创造的研究方法,利用前人已经发现的药物来组合并寻求更好的肿瘤治疗方法,对于肿瘤患者有重大意义。

  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i-CR™体外药敏检测系统的应用范围很广。在精准医疗领域,指南推荐的方案有很多,患者到底用哪一个好呢?i-CR™体系可帮助患者来筛选最适合的用药方案。对于某些晚期的对一线、二线、三线治疗无效的耐药患者,还可以帮他们筛选一些跨适应症的药物联用方案。”

相关标签
肿瘤
新药
治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