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Willis Haviland Carrier发明了空调,网友们都爆笑的称愿意献出膝盖,感谢他在夏天救了自己一命。空调发明以来,中暑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了。可是为什么每年中暑都会发生,是空调还不够大力
自从Willis Haviland Carrier发明了空调,网友们都爆笑的称愿意献出膝盖,感谢他在夏天救了自己一命。空调发明以来,中暑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了。可是为什么每年中暑都会发生,是空调还不够大力,还是我们直到今天都没能掌握防暑降温的精髓?恐怕后者居多!
虽然年年都说如何预防中暑、应急中暑,但没有多少人真正在意,中暑误区倒层出不穷。来看看,到底为什么空调也治不好中暑。
生活好了,为何还会中暑
确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遍采用空调降温及其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生产、职业性中暑已明显减少。
可是空调的出现,使人们的热耐受能力普遍下降,对高温气候的恐惧感也在加大。一旦出现异常高温天气的热浪袭击,高危人群就会发生中暑,死亡率相当高。
再加上近十几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及地区,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出现高温异常气候,致使成批居民中暑事件时有发生。
持续35℃以上高温天气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的发生与气温过高密切相关,在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高温天气或环境里,中暑病人明显增多。
中暑还与空气湿度有关,如果湿度过大,即使气温不到35℃,也会发生中暑。
两类人容易中暑
1. 在高温、通风不良环境下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如高温作业工人、户外运动者(如长跑、足球、爬山)等。
2. 年老、体弱(包括儿童、孕妇、产妇等)、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过分疲劳的人。由于这些人存在体温调解功能障碍或不健全,因此,如果气温升高,加上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就可能出现中暑。
防暑误区,你占几条
误区1:多涂防晒霜可以预防中暑。
正解:防晒霜若涂抹得过后,会阻隔皮肤与空气的接触,不利于汗液的顺利排出和体内热量的散发,更容易导致中暑。
误区2:室内不会中暑。
正解:尽管室内没有阳光直射,但若温度、湿度较高,也会妨碍人体正常散热,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体温会迅速上升,进而发生中暑。
误区3:只有高温才会导致中暑。
正解:引发中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气温不高但闷热潮湿便是其中之一。在这种天气下,即便人体大量出汗,热量也很难散发出去,很容易引发中暑。国外的一项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在15起中小学生中暑死亡案例中,约40%是在气温不到30℃时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在看似“凉爽”的潮湿气候中,放松了防暑的警惕性。
防暑降温,年年说,年年防
为了避免中暑,大家在高温天气应做到:
1.室内要通风,尽可能把室温降至26℃~28℃,室内外温差控制在8℃以内;
2. 白天外出时建议戴上凉帽或打伞,穿浅色衣服,避免过度疲劳,走一段路可适当休息会儿,并注意补充水分;
3. 露天工作应尽量安排在早晨和傍晚,延长中午休息时间;
4. 外出时,可随身携带降暑药(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以备不时之需;
5. 年老体弱者尤需预防中暑,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增加抵抗力,避免各种中暑诱因,如过度疲劳等。
识别中暑“信号”,冷静应对
识别中暑“信号”
先兆中暑: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体温升高、全身无力。
轻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高达38℃以上,面色潮红,胸闷不适。部分患者可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早期呼吸循环衰竭症状。
重度中暑:出现昏迷、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高达40℃以上等症状。
应对中暑5原则
1. 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
2. 保持呼吸道通畅,使患者平卧,松开或脱去衣服。若衣服已被汗水湿透,可更换干衣服,同时开启电扇或空调(避免直接吹风),尽快散热。
3. 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及腹股沟等处。若有条件,可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4. 若患者有意识,可进食少许绿豆汤、淡盐水或不含咖啡因的清凉饮料,也可以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等解暑。
5. 若患者意识不清,应立即送医院诊治,途中注意散热,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相关阅读:
中暑病因
中暑症状
中暑怎么办
中暑疾病诊断
中暑治疗方法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