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是暴利行业,这是业内人人皆知的‘潜规则’。”张先生告诉记者,在保健食品行业,利润分配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保健食品是暴利行业,这是业内人人皆知的‘潜规则’。”张先生告诉记者,在保健食品行业,利润分配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保健食品的价格中,生产成本占10%,企业纳税占10%,管理、运营等费用占10%,企业获利20%~30%,销售人员可以获利30%~50%。“就是号称把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省去若干中间环节的直销企业,利润也在40%以上。相对药品的利润,保健食品无疑是暴利行业。”
保健食品的价格确实高得有点让人瞠目。在北京一家零售药店的保健食品销售专柜,一瓶标注规格100粒维生素E软胶囊,销售价格为220元,而在该药店的OTC区域,一瓶规格为100粒的维生素E售价仅为12元。两者价格差异为什么这么大?店里的销售人员这样解释,“保健食品的成分属于天然提取物,药品维生素E属于化学合成。天然提取物更利于吸收,利用度高。”
“这纯粹是炒作概念。”张先生告诉记者,炒作概念是保健食品借以提高价格惯用的方式。目前市场上有一种补钙类保健食品,宣称“从鲨鱼软骨中提取,9分钟完全被人体吸收的壮骨素”,其单片价格为2.7元/粒。“其实,其成分主要是碳酸钙。碳酸钙作为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的无机盐,价格每吨在200元左右,而市场上补钙类产品每片中碳酸钙的含量不超过1.25g,依此计算,补钙类保健食品的原料成本几乎为零。”“即便使用的是鲨鱼软骨,其市场上原料的价格为每千克400元,可见保健食品价格的虚高”。
安徽省消费者协会的一次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在2000份调查问卷中,反映保健食品价格太高的达1529人,占总数的80%。可见,价格虚高已经成为保健食品市场上的顽疾。
“这对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伤害。”张先生说,保健食品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快速消费品,快速消费品的特征就是面向大众消费群体,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服务。而高昂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费者消费保健食品的门槛,使保健食品变成“小众消费”。目前,保健食品购买的主力仍以中老年人为主,但这个群体普遍购买力不强,如长期循环购买,必然出现支付困难的状况,“没有强劲的购买力支撑,偶尔的虚假繁荣便不能持久”。
用药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历来受到政府、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详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