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PM2.5查询 > 专家称吃五花肉清肺喝矿泉水排毒纯属忽悠

专家称吃五花肉清肺喝矿泉水排毒纯属忽悠

时间: 2014-02-28 11:39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

有一点化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如果在一个氧气充足的环境当中,铅、镉等重金属能有效催化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而脂肪氧化对人体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情。

摘要:
  也有人说,菌类食品污染大,能富集环境中的重金属,木耳银耳之类也属于菌类,还能吃吗?范志红说,按目前各地测定的结果,菌类的确有重金属超标的报道,但比例还是很小,大部分产品是合格的。菌类中重金属污染的大小,主要与它的生长环境有关。在土壤、水源已经被重金属污染的地区,野生菌类是最危险的,而人工栽培的菌类长在培养基上,不接触外界环境,反而相对安全。再说,菌类中的重金属并不是可溶状态,通常是和膳食纤维结合而存在,即便进了人体,吸收率也是较低的。所以,在少量吃的前提下,各种菌类是无需担心安全性的。

  另外,还有一种传说,就是“多吃青菜可以对抗雾霾”。这个说法倒是有点道理,但也只是“沾边”而已。这是因为,菠菜、苋菜、小油菜、芥蓝等深绿色的叶菜中富含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有利于减少某些化学毒物的致突变作用,而胡萝卜素在身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有利于上皮组织(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眼睛的黏膜和皮肤等)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其中的多种抗氧化物质也有利于降低炎症反应。这些作用对于预防雾霾造成的呼吸道黏膜损害可能有一定益处。不过,这绝不意味着青菜是抗雾霾的**食品。

  维生素A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动物肝脏、肾脏、奶油、蛋黄等高胆固醇的食物,但人们同时又顾虑这些食物中的胆固醇。深绿色、橙黄色蔬菜水果中的胡萝卜素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而这些食物同时又有利于预防各种慢性病。按我国膳食指南的推荐,每天应当吃半斤左右深绿色的叶菜。

  如果一个人日常很少吃青菜,如今因为吃青菜能抗雾霾的说法而增加了绿叶菜的食量,那可真要额手相庆了。吃深绿色叶菜的好处实在太多,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老年认知退化和骨质疏松,都有很大的益处。

  缺乏运动等都不健康

  范志红特别强调,别听到什么食物对防雾霾好的传说就拼命吃,用它挤占其他天然食物的份额。比如,有人听说木耳能清除污染,就顿顿把木耳当主要菜肴吃;有人听说百合对肺好,就大把百合当饭吃。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少数几种食材并不能代替其他食材的健康价值。合理的方式是,把这些食材少量加入到饭菜当中,以雾霾为契机,增加食物的多样化程度,更加重视自己的饮食健康。

  其实,雾霾只是我们身体所面临的多重健康危害因素之一。除了雾霾,还有精神压力、坏情绪、晚睡熬夜、缺乏运动、食物营养不合理、烟酒过度、滥用处方药等等因素。虽然雾霾这个事情我们真的没法短期内解决,但是其他这些问题,都是每一个人可以自己控制的方面。遗憾的是,很多人会这样强词夺理:“雾霾还没有解决,我不抽烟有什么用?”“雾霾还没有解决,我健康生活有什么用?”“食品都污染了,我注意营养有什么用?”这种逻辑实在有害。

  健康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其他方面都做得不错,只有雾霾这一个危险令人担心,总比好几个危险同时威胁健康强一点吧?就好比我们打仗的时候,只面临一个敌人,总比腹背受敌,甚至四面楚歌、被多个敌人包围要好一些吧?为什么我们对自己能管好的方面放任不管,只把眼睛盯在雾霾这一个方面呢?

  说到底,还是对自己无限宽松,总想把责任推给环境,推给别人。这种情绪可以理解,但如果一辈子都这么想,受害的只能是自己。在环境污染没法短期解决的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为加强自身的健康而努力。这样,在污染的环境中,比别人抵抗能力更强一些,活得更有质量一些。

  对于平日饮食可能比较寡淡少油的人来说,借着雾霾的由头,找理由吃点五花肉,提高生活质量,倒的确是个挺欢乐的事情。由此遐想,没准儿将来我们还能看到“吃奶酪蛋糕抗雾霾”、“吃涮羊肉抗雾霾”之类各种让人有理由多吃美食的说法呢,大家期待吧。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我国胃肠疾病发病率已高达20%
我国胃肠疾病发病率已高达20%

近日,有调查显示,目前胃肠病的发病率已超两成,而且据优秀医院内科专家透...[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空气质量指数:
数据来源: pm25.in

空气质量标准

PM2.5指数 等级 注意事项
0-50 1级 优 参加户外活动呼吸清新空气
50-100 2级 良 可以正常进行室外活动
101-150 3级 轻度 敏感人群减少消耗大的户外活动
151-200 4级 中度 对敏感人群影响较大
201-300 5级 重度 所有人应适当减少室外活动
>300 6级 严重 尽量不要留在室外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网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扫描关注 互动有奖

微信号:257501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