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医院管理 > 武汉黄陂试解医院“双向转诊”制度难题

武汉黄陂试解医院“双向转诊”制度难题

时间: 2013-07-18 16:59  来源: 武汉晨报   编辑:

4年前,武汉市黄陂区在全区实施“双向就诊”制度,结果却并不理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上级大医院转送危重病人热情很高,上级大医院却很少将病人转回进行康复治疗。

摘要:

  为适应国家发展医疗卫生新形势,深化医院改革目标,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无人问津这一现状,国家出台实施“双向转诊”政策,积极发挥大中型医院在人才、技术及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充分利用各社区医院的服务功能和网点资源,促使基本医疗逐步下沉社区,社区群众危重病、疑难病的救治到大中型医院。

  武汉市黄陂区实施“双向就诊”4年后遭遇尴尬。2006年初,卫生部向国内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期望通过这一制度,形成基层医院遇到危重病人主动转送上级大医院救治,病人在大医院度过危险期后,再转回基层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减少病人开支。4年前,武汉市黄陂区在全区实施“双向就诊”制度,结果却并不理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上级大医院转送危重病人热情很高,上级大医院却很少将病人转回进行康复治疗。

  记者昨天获悉,该区环城卫生服务中心一年向上级医院转诊128位病人,却无一人转回进行康复治疗,“双向转诊”只上不下。

  昨天,记者在黄陂环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访时,该中心副主任肖锋林披露:“去年全年,我们中心总共转往区中医院、区人民医院的危重病人128名,无一转回。”记者随机在黄陂采访多家乡镇卫生院,情况相差无几。去年,黄陂区六指街卫生院向上转诊39人,无一人转回诊治;滠口街卫生院向上转诊31人,仅转回3人。据黄陂区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他们上转1万余患者,下转仅190人;2012年,上转1万余患者,下转351人。

  原因:观念,利益制约

  环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肖锋林分析,一是受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限制,不能明确诊断结果;二是医学技术达不到要求,无法治疗手术患者或疑难杂症患者;三是受药品限制,基层医院用药是根据国内招标的基本药物,从原来的370种调整扩展至目前的474种基本药物,虽能满足常见疾病的治疗,但有些病情严重者需更好的药物(基层医院不报销),为减轻患者负担,一般将患者转上级医院;四是患者自身的要求,他们对基层医院缺乏信任。

  “在不少社区居民眼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器械和技术力量远远比不上大医院。”肖锋林说。

  据记者对术后或者康复期病人是否愿意下转的随机调查显示,因对基层医疗机构不信任而不愿意下转的占52%,因新农合支付系统不统一的占21%,因转诊手续复杂而不愿意下转的占20%,其他占7%。

  卫生局:探索下转难题

  “双向转诊没有得到有效推广,与各医疗服务机构有很大关系。”黄陂区卫生局医政科肖斌华科长认为,现有体制下,各医疗服务机构都是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患者转到其他医院就意味着利润的流失。一些医疗机构多不愿意,这使得双向转诊操作难度加大。

  黄陂区卫生局刘建华局长介绍,今年3月,黄陂区组建了两大医疗集团,一是区人民医院对口帮扶滠口、横店等12家乡镇卫生院,结成医疗联合体;二是区中医院对口帮扶长岭、环城等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缔结成医疗联合体,双方通社区转检、转诊绿色通道,实现医疗资源整合,通过派遣医疗小组去基层医院进行技术帮扶,许多手术在基层医院完成,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通过探索组建医疗集团、新农合费用、单病种定额费用、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改革等方式来促进大医院主动下转病人。目前,下转患者的比例在日益提升。

  举措:下转患者有优惠

  今年3月5日,黄陂区卫生局下发《黄陂区医疗集团新农合住院管理办法(试行)》。“市民享受双向转诊将越来越方便。”该区卫生局办公室主任郑峰说。

  刘建华表示,自双向转诊制度实行以来,医院定期对基层医院进行管理技术嫁接、服务技术托管等技术帮扶活动。

  据介绍,该院根据各基层服务机构的具体要求,指派专家到各机构坐诊、巡诊,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各基层医院为转诊病人开辟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减少病人转诊手续办理环节,使康复病人及时转回社区,并提供康复指导和健康管理方案。

  医院还将帮助基层医疗机构不断加强服务能力,满足其医疗保健、人才培养、仪器设备等需求,让双向转诊“转”得越来越快。

  “双向转诊”制度的出台,赢得了群众的大力支持,深受患者欢迎,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双向转诊”同时也面临着困难,参医保的人只能到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才可报销一定的比例,所以他们往往不愿到社区诊所看病,这严重制约了“双向转诊”的发展。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北京大医院分时就诊将精确到一小时内
北京大医院分时就诊将精确到一小时内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12日)了解到,为避免患者扎堆儿看病,北京市医院管理局...[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