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的卫生防控体系需国家的支持
时间: 2012-10-12 16:35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10月11日,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亚太心脏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胡大一教授表示,“国内心脏康复医疗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仍存在诸多困惑和不足.
摘要:
10月11日,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亚太心脏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胡大一教授表示,“国内心脏康复医疗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仍存在诸多困惑和不足,在心血管疾病高发、经济发展催生的康复需求和医改支持的大环境下,建立符合国内国情的心脏康复/二级预防,需要政府、专业人士和民众积极投入。”
胡大一主席在发言时指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在2.3亿,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是心血管病。高血压2亿,脑卒中700万,心肌梗死200万,心衰420万,肺心病500万,风心病250万,先心病200万。对这一大批带病生存人群的管理,涉及巨大的家庭、社会医疗资源投入和生产力的消耗,带病生存患者疾病复发将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负担。如何才能有效遏制心血管疾病持续高发、复发的趋势?建立符合国内国情的心血管疾病全程防控体系,尤其是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体系是关键策略之一。
本届大会围绕心血管疾病的全程防控问题,尤其是国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体系的建立展开深入的讨论。WHF 主席Sidney Smith带来全球NCD防控的最新目标和实施规划,详细解读全球慢性非传染病防控目标和我国“十二五”规划核心目标,共同研讨国内心血管病预防的机遇和挑战;AHA主席Donna K. Arnett从美国角度探讨NCD零级预防问题;ESC主席Panos E. Vardas从欧洲视角分析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同时提到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长城会合作已有3年历史,与国内同仁合办的长城会ESC论坛是ESC全球科学学术活动的一部分,推动了国际间心血管学术交流与技术创新;ACC 主席William A. Zoghbi汇报了美国缩小指南与实践鸿沟的宝贵经验,他表示会重点关注国内和美国的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在未来将与国内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携手致力于患者教育。
在长城会上,胡大一主席多次强调,以心血管疾病为首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是21世纪一项全球性的健康挑战,长城会作为**最新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的全球心血管领域重要会议之一,秉承推进心血管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这一全球化的战略使命,勇于促进全球NCD防控事业的发展。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决定通过一项全球目标:到2025年使慢性非传染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降低25%;如何实现WHO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目标,对于我国的卫生防控体系和医务工作者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据悉,本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亚太心脏大会是由国内国际科技会议中心、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组委会、亚太心脏联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国内医师协会心血管
内科医师分会、国内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国内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等共同主办,首次聚齐于亚太的ACC/i2、ESC、WHF、AHA/ASA、IAS、APHA等30多个国内外优秀
心血管学术组织和医院单位联合协办,并聚焦于“康复/二级预防——从医院到家庭全程关爱”为主题,采用全新的培训模式、新颖交流手段、全面的学术覆盖、全方位的传播方式迎来又一个全球合作的崭新时代,共同应对心
血管疾病预防、诊疗、
康复面临的严峻挑战、缔造全球性预防和控制的战略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