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份额不足3%,与国内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不成比例。”山西省药监局一位工作人员说。
“很多医院都远远没有这方面的保护意识。”山西省药监局一位工作人员说,“使用是医院的自主行为,这一环节没有监管,想进口就进口,信息流失之路敞开,根本就没设闸门。”
医疗机构应分类使用医疗器械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医疗器械的扶持力度,但优质国产产品却难以进入医疗机构,形成“研发上加油、市场上刹车”的怪圈,打击了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性。而进口医疗器械已然形成垄断,对我国医疗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也给国内打破技术垄断、疾病信息等管理带来艰巨挑战。
业内人士呼吁,国家亟须从三方面调整政策才能改变这一局面
一是对各级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加以分类使用。
“有些县级医院的C T配备甚至超过了省级医院,买多少钱的设备,医院自己说了就算,实际利用率并不高。”业内人士称,卫生主管部门应按医疗机构级别,推荐使用适宜的高、中、低不同档别医疗器械:最高端的医疗器械可以达到严格控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维持生命的目的;中端医疗器械次之,低端产品则属于常规使用,具备安全性、有效性。
二是提高国产医疗器械检查和医保报销比例。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国产和进口医疗器械的检查报销比例一样,影响了医院使用国产产品的积极性。李小平建议,可在医保报销比例方面,适当提高国产医疗器械检查报销比例,对临床上并不迫切需要的进口产品降低检查报销比例。
三是投入科研经费,扶持国产优势产品。由于不能够保证带来实际效益,很多企业不再设立研发部门,只从事仿制、基本生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加以规划、引导:对我国医疗器械的优劣态势加以梳理,对既有的优势产品采取减税、补贴等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