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医疗资讯 > 我国养老体系改革须理顺多方面制度

我国养老体系改革须理顺多方面制度

时间: 2013-07-18 15:29  来源: 国内证券报   编辑:

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扩大国企分红充实社保的力度,借鉴地方试点的成功经验,适度放开社保资金投资渠道,加大政府对社保的资金投入,以确保社保改革的资金需要。

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关于养老医疗等一系列问题弹出,我国老龄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为我国在低收入水平下进入老龄化社会,它具有老化速度快、人口规模较大、未富先老等特点,所以说,要想解决我国养老问题,需下大功夫。

  据《国内证券报》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近期委托国内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内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的相关学术研究团队,分别牵头进行我国养老体系改革的顶层设计。设计将包括养老金整体投资运营、养老保险跨省转移等多方面内容。据悉,该养老体系改革方案最快将在8月底形成,并有望于年内出台。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而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并且基础薄弱。“未富先老”的压力,在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近年来,我国养老社保改革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广覆盖”和“保基本”主要理念的推动下,“人人享有社保”深入人心,亿万农村人口和城镇居民纳入养老保障在制度上已无障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社保并已经得到了实惠。

  然而,养老方面的制度改革尽管推进迅速,但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可以说,现有的改革是一种“做加法”的增量改革,但长远来看,唯有在不同制度设计之间实现科学合理的结构调整,才能焕发出“做乘法”的活力,其中最突出的,一是破除养老“双轨制”和异地转移难,二是社保资金的“蛋糕如何做大”。

  以养老“双轨制”为例,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中,面向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的养老保障,其水平远远高于企业人员。近年来,为了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又分别设计了面向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口的养老保险制度。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制度,初衷是尽快实现应保尽保,但其衔接性差,不同制度体系之间无法兼容,容易拉大差距。

  此外,社保资金能否实现保值增值,乃至扩大盈利,也关系到社保改革能否获得更加充足的资金保障,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养老账户空账运行多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受限于投资渠道的约束,社保资金保值增值不容乐观。

  养老保障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并没有因为社保改革取得的成绩而消弭,而是更加凸显。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旧有体制机制的束缚。要破除这些壁垒,迫切需要从整体上理顺现有各套养老保障制度的结构,建立不同制度体系之间的流动性。这就需要有体现改革勇气和智慧的顶层设计和大统筹,从而真正盘活社保的整体资源,回应社会对于保障公平的诉求。

  一方面,需要提高社保的统筹层次,建立起跨人群、跨地区的社保流动制度,在打破封闭式制度设计的同时,妥善处理好人们对社保待遇公平性的关切。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扩大国企分红充实社保的力度,借鉴地方试点的成功经验,适度放开社保资金投资渠道,加大政府对社保的资金投入,以确保社保改革的资金需要。

  养老问题确实是国内难度系数很大的一个问题,我国现有很多老年人,同时也有很多人在慢慢老去,国家各部门也在出谋划策,缓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解决更多的养老保障,真正实现老有所养,是人性化政府的职责,是人性化国家的使命,同时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