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谢连娣主任:冠心病合并脑卒中如何治疗?
文章上传时间:2021-02-23 14:55:03
心内科谢连娣主任:冠心病合并脑卒中如何治疗?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是位居世界**的致死病因,我国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大国。据统计,我国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250/10万,冠心病事件的年发生率为50/10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与冠心病具有相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治疗原则大体相似,均包括抗血小板、调脂、改善循环等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治疗方面则存在矛盾。
抗栓药物致颅内出血有可能危及生命,是抗栓治疗中的严重并发症。需指出的是,除抗栓药物自身作用以外,颅内出血经常与合并脑淀粉样血管病、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等自身因素有关。研究显示,约2/3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导致脑内微动脉及小动脉玻璃样变及微小动脉瘤形成。
其次,脑淀粉样血管病是老年人自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血管壁淀粉样物质沉积导致血管完整性破坏,这部分人群接受抗栓治疗易发生颅内出血。此外,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受损、心力衰竭等均为抗栓治疗后颅内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
如果患者脑出血量大,导致患者生命体征紊乱或经评估有极大死亡风险;脑出血量较大,引发新的神经功能损伤,并极有可能导致患者残疾;虽然有新发脑出血,但对患者一般情况影响较小;或仅在影像学上发现新发出血,对预后影响不大。
对于前2种情况,应立即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以稳定生命体征,降低残疾程度,改善整体预后。对于第3种情况,若为缺血事件高风险患者,可以考虑在停药7~10天后再考虑恢复抗血小板治疗。也可根据病情适当减少抗血小板药物的种类或剂量,并且严密监测出血。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谢连娣主任指出,有关抗血小板治疗药物能否增加血肿体积、不良结局事件或影响功能恢复存在着较大争议。若考虑脑出血与抗血小板治疗有关,应权衡出血与缺血风险,并对脑出血进行危险分层,再酌情处理。
温馨提示:主任的出诊时间为每周三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