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药界动态 > 贵州预防接种从严抓起

贵州预防接种从严抓起

时间: 2013-04-25 17:05  来源: 健康报   编辑:

每月的20日、21日,是毕节市纳雍县乐治镇碓叉坝村卫生室集中打疫苗的日子。记者4月20日走进村卫生室时,看到院子里七八位妈妈抱着孩子,轮流进入卫生室,交本、登记、接种。

摘要:

  实践证明,我们98%的麻疹疫苗接种率是真实的,免疫规划工作经受住了检验。”贵州省卫生厅副厅长朱征明说。去年贵州周边省份出现麻疹暴发流行,而贵州省仅有个别地区出现一些散发病例。“

  每月的20日、21日,是毕节市纳雍县乐治镇碓叉坝村卫生室集中打疫苗的日子。记者4月20日走进村卫生室时,看到院子里七八位妈妈抱着孩子,轮流进入卫生室,交本、登记、接种。村医卢凤声介绍,全村有3000多名村民,这两天每天要接种100多针,每打一针他可以得到3元补助。

  “要拿到这3元钱,可不容易。”卢凤声说,打针之前要调查摸底,掌握接种适龄儿童数量、所需疫苗的种类和数量,人口的快速流动使这项工作必须每月开展。在他手里,记者先后看到了云南、浙江以及贵州省内不同地区的接种本。集中接种过后,要核对接种卡信息,联系家长带没有按时接种的儿童来补种,个别孩子还需要上门接种。

  流动人口带来的预防接种工作难度在城市,尤其是城乡结合部更为突出。在贵阳市中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人员每个月要打三四百个电话,询问辖区内的一些儿童家长为什么没带孩子来打疫苗。该中心22名医务人员中,有公共卫生人员12人,其中5人主要从事预防接种工作。 “虽然每周只有两天集中打疫苗,但是要花大量时间和居委会、幼儿园、小学一起摸底,必要时还得上门接种,忙不过来。”预防接种人员李群英说。

  “虽然叫接种,但实际可不是打一针疫苗那么简单。”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朱青说,由于健康意识薄弱、流动频繁、躲避计划生育等多种因素,不少人不主动给孩子打疫苗。

  目前,东中部地区基本都是定点接种,这样更安全、规范、高效。但是在贵州这样以山区为主、人口居住分散的西部地区,定点“坐堂”接种容易造成空白点。 “这些人虽少,但是如果不花力气找到他们,并主动上门接种,就会造成免疫屏障的漏洞。一旦出现疫情暴发,处置起来更费时费力。”朱青说。

  ■考核一票否决保基本

  据介绍,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任务量增加,基层公卫人员和经费相对不足,预防接种摸底、宣传、管理工作繁琐、费时费力等原因,近年来贵州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将主要精力投入其他新增加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导致预防接种工作滑坡的现象。“有时到卫生院督导,找不到干免疫规划的人,都去忙其他工作了。摸底等工作做不好,一旦实际预防接种率下来了,一些传染病疫情就会暴发,到那时就晚了。”朱青说。

  在乐治镇卫生院,记者看到用于储存疫苗的冰箱上挂着一个本子,上边是每天早晚两次冰箱内温度的记录。“冰箱显示的温度可不算数,要看在里面放的一个水银温度计,看温度计测量的真实温度。”预防接种人员宋函莉说,像这样的细节,在预防接种的每个环节都很多,工作繁琐,考核很严。她拿出去年全年的各种纪录、报表,A4打印纸摞起来有矿泉水瓶那么高。

  贵州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考核,曾一度严格到引起一些人的不满。比如接种率,除了根据出生率、注射器和疫苗使用量测算核对上报数字外,还必须在乡镇街头、小学、村庄随机现场调查。

  “预防接种要不留死角,有时就需要‘极端手段’。”朱征明说。

  2012年,贵州省卫生厅、财政厅联合发布该省基本公卫项目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其中将预防接种工作作为一票否决指标。预防接种工作不合格,即视为基本公卫服务不合格,同时核减20%的省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

  在增任务、加压力的同时,必须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应的人力、经费支撑,才能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的可持续。贵州省要求,一般乡镇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的人员要有6人~8人,工资必须全额保障。2012年,该省预防接种补助经费标准提高到5元/剂次,安排每个乡镇卫生院2万元用于常规免疫运转,按每个乡镇1万元给县疾控中心安排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同时,加大对乡村医生的各项补助力度,保证村医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稳住网底。

  ■政府黄牌警告给压力

  贵州省一些县政府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目前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很多、很重,但是预防接种一定是头等大事,政府在资金、人员等方面全力支持,不敢松懈。

  “这一定不是空话。”同行的疾控专家说,贵州省建立的对免疫规划薄弱县实施黄牌警告制度,确实给地方政府不小的压力。

  从2007年起,由该省卫生厅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每3年对各县(市、区)免疫规划工作开展一次综合评审,对最后几名挂黄牌,以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全省通报。更重要的是,“挂黄”县的所有干部不能调动、提拔,所有部门、单位不能获得上级给予的荣誉和奖励。截至目前,两次综合考评中已有8个县(区)被黄牌警告。

  六盘水市钟山区是首轮被黄牌警告的县(区)之一。当年该区麻疹暴发,调查发现,当地城区的预防接种工作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相关机构不主动进行适龄儿童的摸底排查,而是“坐堂”等待,导致大量流动儿童没有接种。随后,该省疾控中心专家进驻蹲点帮助其整改,培训预防接种人员。 2008年,该区预防接种工作提升到全市第二名,2009年之后都是第一名。

  朱征明介绍,从2010年起,省政府还每年与各市(州)政府签订“传染病控制目标责任书”,年底由省政府组织对各地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免疫规划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免疫规划在基层的落实。

  据介绍,2012年,贵州省乙脑和流脑发病率为0.45/10万、0.03/10万,较2006年分别下降了88.8%和96.7%;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89.6%,较2006年的46.57%提高了92.39%;麻疹发病率降到0.89/100万,而2006年~2011年发病率为2.06/10 万~3.11/10万。

相关标签
贵州
预防接种
从严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