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闻视点 > 24小时泡网吧低头玩手机 16岁小伙患上平山症

24小时泡网吧低头玩手机 16岁小伙患上平山症

时间: 2016-03-07 13:45  来源: 99健康网   编辑: 娜娜

低头玩手机的危害大,除了容易患上颈椎病之外,甚至可能患上罕见的平山症,也就是肌肉萎缩。患上平山症,有的在三至五年内会痊愈,但也有可能会导致终身残疾。

摘要:

  低头玩手机的危害大,除了容易患上颈椎病之外,甚至可能患上罕见的平山症,也就是肌肉萎缩。患上平山症,有的在三至五年内会痊愈,但也有可能会导致终身残疾。

  16岁的小李(化名)是典型的低头族,小学毕业后辍学在家的他,经常上网玩游戏,常常24小时泡在网吧,回到家接着玩手机。两年前,小李开始出现右手前臂肌肉萎缩的症状。

  2月28日,小李来到了内江市中医医院骨二科,经过检查,医生确诊他患上了罕见的平山病,又称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而病因就和小李长期低头玩手机、电脑有直接关系。

  24小时泡网吧低头走路玩手机

  3月3日上午,记者在内江市中医医院骨二科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小李。有些内向的他不爱多说话,采访时,一直用左手把脸遮住。

  在一旁照顾小李的是他的母亲张女士,张女士说,小李是东兴区郭北镇人,从小跟着父母在广东生活。小学毕业后,她原本给孩子交了初中学费,可是小李却没去读。

  张女士在惠州的工厂上班,平时工作忙,很少有时间管教孩子。于是,小李成为了网吧的常客,“我晚上下班没看见他,早上去上班他还没回,常常24小时泡在网吧。”张女士说,就算是从网吧回来,孩子也是手机不离眼。

  张女士还告诉记者,因为性格内向腼腆,平时走路,小李也是低着头,一边走一边玩手机。

  2014年,小李发现自己右手无力,连吃饭拿筷子都十分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日益严重。

  与长期屈颈有关建议低头族少玩手机

  对于骨二科医生伍峰来说,小李不算陌生,四五年前,孩子左手骨折就在科室做的手术。只是令他意外的是,再次住院,这个孩子却患上了罕见的平山病,又称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

  伍峰告诉记者,小李从2014年开始出现右手前臂肌肉萎缩,右手无力,5根手指无法并拢。究其原因就和他天天上网打游戏、耍手机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低头导致脊髓颈椎下段狭窄,继而出现神经症状。

  “我工作20年,只遇到过两例平山病,而且都是在今年。”伍峰说,另一例患者是2月10日来就诊的,是一位从新疆回来的大学生,他的症状与小李一模一样。

  延伸阅读:什么是平山病

  平山病又称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系日本学者平山惠造于1959年首先报道的一种良性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在临床上与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及脊髓进行性肌萎缩表现相似而愈后截然不同。

  平山病属于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在3—5年内病情可自然中止,但是也可能落下终身残疾。平山病的发展跟长期屈颈有密切的联系,青少年尽量减少低头的频率,少玩手机、电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患上平山症后的保健措施有哪些

  平山症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肌萎缩患者除请医生治疗外,自我调治十分重要。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缩发展。

  2、合理调配饮食结构。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

  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3、劳逸结合。忌强行性功能锻炼,因为强行性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4、严格预防感冒、胃肠炎。肌萎缩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者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肌萎缩患者一旦感冒,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肌萎无力、肌跳加重,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防治,预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5、胃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种功能紊乱,尤其病毒性胃肠炎对脊髓前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使肌萎缩患者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情反复或加重。肌萎缩患者维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复的基础。

相关标签
肌肉萎缩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