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早期胃癌筛查协同网络9日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正式挂牌启动。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早期胃癌筛查协同网络9日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正式挂牌启动。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兆申教授当日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说,今后,只需要抽2毫升的静脉血,就可通过血清检测发现胃粘膜病变风险,以此来做到胃部疾病的发现。而这就意味着,更多胃癌患者可以获得早诊早治。
据悉,目前,血清初筛结合内镜诊治发现早期胃癌已在不少国家广泛开展。据悉,国内有200多家医院加入该网络,上海地区总共有20家,基本覆盖全上海范围,其中主要以二级医院为主。
最近,年仅44岁的央视前主播方静因癌症去世,胃癌这一恶性肿瘤再次引发关注。据悉,国内是胃癌高发国,每年新发胃癌40万例,死亡35万例,新发及死亡病例都约占世界的40%。按病死率统计,国内胃癌排所有癌症的第三位。
李兆申表示,胃癌的预后与诊断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过90%,而中晚期的胃癌即便经过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30%,因此胃癌的早诊早治十分重要。然而,国内尚缺乏早期胃癌的筛查机制。
李兆申介绍说,目前国内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的70%、韩国的50%,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早期胃癌的筛查手段及机制。这位专家表示,“以往,国内主要通过胃镜发现胃癌,但胃镜检查患者耐受性较差,不适合于大面积的人群普查;因而,通过胃镜发现的胃癌95%已处于中晚期,病人失去了较好的治疗时机并且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据了解,此次,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引进血清胃功能检测技术将用于早期胃癌筛查。在做这项筛查时,受检人只要抽2毫升的静脉血,通过检测就能“发现”胃黏膜病变风险。李兆申说,抽血检查微创、安全、经济、便捷,适用于大面积的人群普查,对于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治率很有意义。
专家指出,早期胃癌患者大多都没有特殊的症状,做血清胃功能检查可助尽早发现潜在的风险。对于血清胃功能检查异常的患者再进一步进行精细胃镜检查,即对可疑部位进行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等更精细的检查,并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查率。据悉,国内有200多家医院加入该项计划,上海地区总共有20家,基本覆盖全市范围,其中主要以二级医院为主。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