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的成因很复杂,有些是不可更改的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基因和家族史;有些是后天因素,可通过生活及饮食习惯的调整来降低发病率。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我国的胆石症目前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在北方地区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胆囊结石的成因很复杂,有些是不可更改的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基因和家族史;有些是后天因素,可通过生活及饮食习惯的调整来降低发病率。
胆囊结石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缓慢的过程,多是由于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饮食不规律,特别是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粘稠,排空减缓,胆固醇易于析出结晶,成为结石形成的基础;长期大量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缺乏体能锻炼,热量蓄积导致高脂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
张主任提醒道:对于胆囊结石的患者,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部分胆囊结石患者是终身无症状的,临床称之为无症状性胆囊结石。据统计分析,此类患者若发现结石存在10年以上,其胆囊癌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但若切除胆囊,其大肠癌的发病率又会明显高于未切除人群。
第二、对于有过急性胆囊炎发作病史的胆囊结石患者应在适当的时间行胆囊切除术。
第三、既往体检发现胆囊结石,部分患者发生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时,其临床症状并非胆囊结石所致,应考虑胃十二指肠、结肠、肝脏、胰腺甚至肾脏的病变存在,以免误诊或漏诊。第四、典型的胆囊结石胆囊炎常于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疼痛,渐进性加重,常向右肩背放射,伴有恶心呕吐、高烧,严重时还会导致黄疸、胆囊积脓、穿孔和发生化脓性胆管炎,甚至生命受到威胁。目前胆囊结石的检查和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超声检查,通常容易确诊。必要时还需磁共振检查。
预防胆囊结石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张主任建议:劳逸结合,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避免发胖。一日三餐规律进食是预防胆囊结石的关键,同时也要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巧克力、肥肉以及油炸类食品等。可多选择鱼类、瘦肉、奶类、豆制品等,含优质蛋白质且胆固醇含量相对不太高的食物。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