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是控制血糖最有效的药物之一,相当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会接触到胰岛素,其中有不少患者甚至需要定期自我注射胰岛素。于是问题来了...
胰岛素是控制血糖最有效的药物之一,相当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会接触到胰岛素,其中有不少患者甚至需要定期自我注射胰岛素。于是问题来了:对于那些没有专业技能、未经训练的患者来说,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却成了一个大问题。
在前几年,国内曾对10个城市、20多个中心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绝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注射中存在各式各样的不规范问题,这大大影响了患者的血糖控制,甚至导致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反而不及其他患者理想。这种“注射不规范、打了也白打”的现象,也令医生们感到焦急:因为胰岛素用了,血糖却控制不住,最终受害的当然是患者本人。
根据此前调查的情况来看,在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中,比较多出现的问题包括:
1、注射部位轮换不规范
要知道,常在一个地方注射胰岛素很容易导致皮下脂肪增生,导致胰岛素吸收减少或不稳定,结果胰岛素用量增加,但血糖波动大,更会影响到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
2、注射笔用针头重复使用
此前有调查显示,在我国针头的重复使用率高达83.4%,目前随着针头在部分地区进入医保报销范畴,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接受针头一次性使用的观点,但仍有很多人会反复使用,我们甚至在调查中遇见过一个针头反复使用300多次的情况!
针头反复使用,会影响注射胰岛素剂量的精确性,而且重复使用针头会使注射的疼痛增加,感染风险升高,甚至会出现在体内断针的现象,这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的伤害,远大于更换针头所带来的人力和经济负担。
3、注射手法错误
这个就更多见了。由于现在临床可选择的针头比较多,所以患者在注射时手法也有所区别。
例如4mm长度的针头,应该是目前最短的针头。这种针头因为比较短,可以保证胰岛素被注射在皮下部位,所以安全性也更高,同时疼痛程度也轻。因此也是目前患者最容易掌握和使用的一款针头。
当然,也有其他长度的针头,如果针头长度较长,那么患者就需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提起皮肤,再根据针头长短选择90°或45°进针,缓慢推注胰岛素。特别要注意的是,胰岛素如果被注射至肌肉层,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引起血糖较大波动;如果胰岛素注射在真皮层,则胰岛素容易渗出,引起免疫反应,也降低使用效率。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