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选择性国内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总突变率约为30.1%,腺癌患者突变率约为50%,不吸烟腺癌患者可高达60%~70%,而鳞癌病人也有10%的EGFR敏感突变率。
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领衔的团队首次用国内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靶向药物(厄洛替尼)一线治疗国内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最大限度地避免“盲治”的同时,可以把病人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延长3倍。记者日前从国际肺癌研究联合会携手上海市肺科医院在国内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肺癌研究联合会专题研讨会上获得上述信息。
周彩存研究团队开展的OPTIMAL研究显示,在非选择性国内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总突变率约为30.1%,腺癌患者突变率约为50%,不吸烟腺癌患者可高达60%~70%,而鳞癌病人也有10%的EGFR敏感突变率。研究还发现,具有EGFR基因敏感性突变的患者,使用EGFR遏制剂厄洛替尼的有效率比不具有EGFR基因敏感性突变的患者高70%~80%。该研究还得出了肺癌靶向药物治疗对包括国内在内的亚裔人群比西方国家人群(高加索人种)更有效的初步结论。
OPTIMAL研究还发现,单纯接受化疗的患者总存活时间为11.7个月,单纯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存活时间为20.67个月,靶向和化疗两个都用到的患者活得最长,达30.39个月。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