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和老龄化加剧,慢阻肺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对慢阻肺疾病的认知不足,造成诊断率低,诊断延迟和症状控制不佳,这种现状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据人民网报道,我国是慢阻肺大国,但慢阻肺的防治却还处在相对初级的状态。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专家蔡柏蔷教授指出,目前,我国有65%的慢阻肺患者没有被确诊,接受治疗的患者三分之二症状控制不理想。
慢阻肺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咳痰、久咳不止、呼吸困难……这些都是慢阻肺疾病的典型症状。
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和老龄化加剧,慢阻肺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对慢阻肺疾病的认知不足,造成诊断率低,诊断延迟和症状控制不佳,这种现状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国内工程院院士王辰教授指出:“慢阻肺的危害性非常严重,到了晚期,憋气是非常突出的症状,患者会有濒临死亡的感觉。”
在我国,由于对慢阻肺疾病的社会认知度低,治疗理念差距和治疗药物选择的局限性,造成吸入激素在轻中度慢阻肺的城市患者中使用比例较高。研究发现,吸入激素有可能增加肺炎、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的风险。
另有数据显示:在北上广等医疗水平较好的城市,发现有三分之二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症状控制不佳,许多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和喘息发作。近10%的患者即使在静坐或静卧就有气促,20%的患者在洗漱或穿衣就会有气促发生;43%的患者每年至少住院治疗1次。如果慢阻肺治疗效果不佳,除了会使患者活动受限,加重医疗费用负担,严重的还会导致疾病反复急性加重发作,最终死亡。
专家提醒,随着越来越多最新研究成果在临床上的应用,临床医生需更加全面地对患者进行评估,谨慎选择更为适当的治疗方案,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全社会疾病负担。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