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老年患者存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多病共存、伴有多种综合征、多重用药及机体功能的自然衰退等特点,其在临床中的诊断、治疗、康复和长期管理
心力衰竭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老年患者存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多病共存、伴有多种综合征、多重用药及机体功能的自然衰退等特点,其在临床中的诊断、治疗、康复和长期管理与其他人群不同。近日,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心血管疾病学组发布了《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治国内专家共识(2021)》(以下简称《共识》),总结了适合我国老年慢性心衰的诊疗方案,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共识》指出,2003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城乡居民心衰患病率为0.9%,而国内高血压调查数据显示2012—2015年我国35岁及以上成年人中心衰总患病率为1.3%,过去15年中我国心衰总患病率增长了44%。由于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且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仍在增加,预计未来老年人心衰患病率将继续攀升。
老年心衰的病因主要包括心肌病变、心脏负荷过重、心脏瓣膜病及结构异常、心律失常等四类原因,常见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瓣膜病、心肌病、心房颤动等。退行性心瓣膜病、传导系统退行性改变、心肌淀粉样变性等老年特有的心脏改变也是老年心衰的重要病因。超过75%的老年心衰患者有3种及以上疾病,50%的患者有5种或更多疾病,这些慢性疾病的存在与病情加重是导致心衰发生的重要基础与诱因。
所以,老年心衰的治疗以缓解症状、改善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和再住院率及降低死亡率为目标。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动态评估患者伴随疾病的变化及相应合并用药的调整情况;定期监测和评估患者认知和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药物选择及辅助装置使用应权衡利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共识》再次建议,对于符合植入指征:仍为NYHAII-IV级,QRS≥130ms窦性心律,LBBB,LVEF≤35%的患者,建议考虑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或者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研究证明,CRT(心脏再同步治疗)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程、改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超过70%的心衰患者在接受CRT治疗后获益。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目前心衰治疗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分别在右心房、右心室及左心室内植入起搏电极导线,可以实现较好的房室AV延迟和LV起搏,增加舒张期充盈时间,帮助心脏左右心室收缩同步,室间、室内再同步收缩减少二尖瓣返流,增加每搏输出量。有效帮助心脏提供足够的力量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使心脏逐渐恢复至正常大小,从而实现心衰治疗。
本次《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治国内专家共识(2021)》的发布,对老年人慢性心衰的病因和治疗做出了全方面的解读和指导,对老年人慢性心衰的诊疗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