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秋燥来袭,易生新病,也易旧疾复...
立秋以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秋燥来袭,易生新病,也易旧疾复发,说是“多事之秋”,一点也不为过。立和中医院院长逯祥云提醒大家,换季期间一定要注意肺部健康,加强疾病预防。
秋季养生重在养肺
中医认为自然界四季对应人体五脏,而秋对应肺。要说处暑后哪个部位最脆弱,那一定是肺部了。肺是我们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其他脏腑有覆盖保护作用,但秋燥伤肺,不过处暑过后的15天也是养肺的黄金时机。
如果你错过了冬病夏治,那千万就不能再错过养肺黄金期,否则冬天身体好不了。
1、秋病从肺起
秋季养生要顺应自然,收藏阴气,使阳气内聚,以滋养五脏,平时防止劳伤太过,以免阴气外泄。五行秋季对应肺部,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所以外感燥邪多从肌肤、口鼻入,病常从肺开始。
2、秋咳易伤肺
秋天气候逐渐干燥,温度逐渐降低,此时各种呼吸道疾病易复发或加重,而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久咳必伤肺。因此,秋令时节应注意养肺,使肺气清,呼吸平和。
3、悲秋影响肺
秋风、秋雨、落叶、凄凉,秋天常给人一股肃杀之气,尤其是天气突变时,多生悲凉之感。此时不良情绪,对肺的影响和伤害很大。
秋季养肺这样做
1、晨起喝水去秋燥
去秋燥必须养阴,中医认为,阳在上为火,阴在下为水,养阴生津就是增肾脏之气,人就不焦渴,津液充足,因此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晚上睡觉时,身体没有摄取水分,相反还会消耗大量水分,特别是处暑以后,早上起来时常感觉喉咙干干的,因此建议一起床喝一杯温水,既能快速补充水分,又能促进肠胃蠕动,改善便秘。
2、喝大米粥防秋燥
很多上班族都有这种习惯:早上为了节省一些时间,一般不会自己煮早餐,其实平常可以早睡早起,用电饭煲调个定时,煮个大白粥,早上喝个温热粥,对于脾胃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来说,有助于健脾胃、补中气。
3、主动咳嗽
秋日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日早晚应选择空气清新处主动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污染物,减少肺部损害。
3、养肺呼吸操
早晨起来后常常做深呼吸,可以养肺。而这个深呼吸是有一定频率的,一呼一吸尽可能达到6.4秒。
每天睡前平躺在床上,在肚脐上方放一个3斤左右的沙袋(小枕头),用力呼气把沙袋顶起,然后吸气把沙袋放下去,刚开始每次练习2~3分钟,逐渐增加到每次5~10分钟。
适当地运用闭气法,有利于增强肺功能。在吸气末屏住呼吸,使气暂时不呼出,尽可能停止到不能忍受时,再呼出来,这样反复18回。
4、常笑宣肺
中医有“常笑宣肺”之说。现代医学也证明,笑是一种不错的“运动”,尤其是对呼吸系统来说,大笑能使肺扩张,人会不自觉深呼吸,使肺吸入更多氧气,呼出废气,加快血液循环,达到心肺气血调和的目的。
5、饮食宜润燥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另外,肺和大肠相表里,两者关系密切,肺为燥邪所伤时,也会波及大肠,可能会引起肠燥便秘。饮食应以“滋阴润燥”为基本原则,饮食上多吃些润肺的食物如:蜂蜜、山药、梨、莲子、银耳等,这些食物有养阴生津的功效。可按个人喜好,炖成汤以进食,如冰糖银耳汤、冰糖雪梨、百合莲子汤、山药莲子汤、芡实山药羹等,来帮助养阴润肺,既美味又养生。
另外,秋季里有一个优秀的养阴法则:少辛增酸。处暑时节要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而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了。“少辛”是因为味辛的东西具有发散的作用,会导致人体出汗,阳气外泄,所以,处暑后尽量少吃辣椒、花椒、姜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
6、按迎香、叩肺俞
按揉迎香穴: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次,每天早晚各做1~2组。
叩肺俞穴: 每晚临睡前端坐椅子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正目闭,全身放松。吸气于胸中,两手握成空心拳,轻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后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数十下,同时用手掌在背部两侧由下至上轻拍,持续约10分钟。这种方法可以舒畅胸中之气,有健肺养肺之功效,并有助于体内痰浊的排出,且可疏通脊背经脉,预防感冒。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