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肿瘤科 > 肿瘤科 > 国内团队发现小分子药物 为治恶性胶质瘤防复发提供新思路

国内团队发现小分子药物 为治恶性胶质瘤防复发提供新思路

时间: 2020-08-10 10:43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志飞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年人群体中最流行和最恶性的脑肿瘤,并且预后非常差。目前,针对胶质瘤恶性生物表型探索其潜在的发病机理...

摘要: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年人群体中最流行和最恶性的脑肿瘤,并且预后非常差。目前,针对胶质瘤恶性生物表型探索其潜在的发病机理,寻找胶质瘤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潜在靶点,是神经肿瘤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及研究热点。

  近期,国内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在胶质瘤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合肥肿瘤医院医学病理部研究员方志友和副研究员陈学冉团队筛选并发现了用于治疗恶性胶质瘤的关键小分子药物,相关成果以“Activation of JNK and p38 MAPK Mediated by ZDHHC17 Drives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Development and Malignant Progression”为题,发表在Theranostics上,并被选为当期杂志的封面文章。

  论文提到,大概88%的神经胶质瘤都会表现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发生了变化,该通路调节转移瘤的发展和类型。GBM即表现出高度的MAPK磷酸化(p-MAPK)。

  同时,p-MAPK异常表达是总体生存率低(OS)的一个重要的预后标志物,并导致肿瘤治疗对放疗或广谱缓肿瘤药物替莫唑胺(TMZ)的耐药性增加。

  然而,目前特定靶向MAPKs的遏制剂在胶质瘤中的尚未看到治疗效果。

  研究团队提到,在维护神经系统“稳态”中,ZDHHC17((Zinc-finger DHHC-type containing 17)与MAP2K4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这两者相遇时,将会获得“致癌”的活性。ZDHHC17与MAP2K4蛋白复合物,将持续性激活JNKs和p38信号传导和基因转录活性。最终,导致胶质瘤的发生及恶性发展。

  针对上述现象,研究团队分析了ZDHHC17与MA2K4蛋白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并利用MAPK遏制剂化合物库,筛选得到金转停Genistein药物。

  研究发现,金转停不仅可以有效地遏制ZDHHC17与MAP2K4的结合和JNKs、p38信号传递,还可以显著地阻断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等恶性行为的发展。该项工作,不仅揭示了胶质瘤发生的根源,还为治疗胶质瘤、预防肿瘤复发提供了新思路。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