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居全球第二大、国内第一大致死性疾病,且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均高。据报道,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
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居全球第二大、国内第一大致死性疾病,且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均高。据报道,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对此,先声药业开始思考如何加快脚步为我国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是照搬国外经验,还是创国内之路?
国内外差异巨大,没法“抄作业”了
可是先声药业发现,当我们在某些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时,第一反应就是看看是否有相关经验可借鉴,但在脑卒中领域,国内外却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疾病本身差异:
我国脑卒中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欧美早了10年,约为63岁,部分中青年患者首次发病年龄甚至小于45岁。而发病部位,我国脑卒中主要病变部位为颅内,单纯颅内发病达37.5%,而西方国家则是颈动脉。此外,我国脑卒中患者的脑出血比例高于欧美地区,同时,我国心源性脑梗死占比偏低、急性脑小血管病和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占比较高。
其次,国内外医疗能力存在巨大差异:
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例,国外强调要在治疗的时间窗内(即6小时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然而,这种治疗措施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发病并送往医院完成在黄金时间内的救治。目前,我国大众对于脑卒中的认知水平不高,且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在交通不便、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无法快速将患者安全有效转运至有能力救治的医院。
在疾病情况和医疗能力差异巨大的情况下,直接“抄作业”照搬国外的治疗方案无疑会有极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大研究投入,积极探索“国内特色”的治疗方案或许才是更好地出路。
神经保护剂或是“国内特色”的救治之路
众所周知,脑卒中的救治具有高度的时间依赖性,每延迟1分钟,患者将丢失1.9亿神经元及138亿突触。国外良好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获益于及时诊疗和康复护理,由于其对神经保护剂相关的大型研究较少,因此,对神经保护剂的推荐相对较低。而我国脑卒中患者常错过较好救治时间,死亡率高,必须考虑更多的治疗选择来保护患者的神经元,以减少死亡及伤残损失,降低社会经济负担。
神经保护是一种颇有希望的治疗策略,可与溶栓取栓等治疗互补,阻断介导缺血或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的细胞、生物化学和代谢过程。我国脑卒中指南对神经保护剂一向有一定程度的认可,2018版国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提到,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除一般处理之外,还要进行积极的特异性治疗,其中就包括神经保护。
先声药业新药或可解开困局
自20世纪末以来,神经保护剂的研究历时数十年。在众多研究者不懈努力下,近日先声药业先必新(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获批上市,显示出明确的疗效优势、临床安全性相似,并大幅度将现有治疗时间窗从24小时延长至48小时,或可为卒中治疗带来新选择。据悉,先声药业已于国内神内年会期间在北京举办了先必新上市发布会,多位业内优秀专家公布了相关研究数据。我国卒中患者数众多,这是我们重大疾病负担的体现,也是我们临床研究的优势,希望在众多医药企业持续大量研发投入的努力下,有确实有效的国内自主创新神经保护剂登上世界的舞台,为广大卒中患者带来福音。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