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外科 > 外科 > 湿疹的成因和食疗,请及时查收!

湿疹的成因和食疗,请及时查收!

时间: 2019-06-20 11:18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志飞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皮肤病,中医称之为湿疮。主要徵状是在皮肤对称位置,例如左右手肘内侧、左右脚膝盖内侧等,出现多形性的损害,例...

摘要: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皮肤病,中医称之为湿疮。主要徵状是在皮肤对称位置,例如左右手肘内侧、左右脚膝盖内侧等,出现多形性的损害,例如红斑、丘疹及水疱等,患者会严重痕痒,患处抓破后会有水渗出,而且病情反反覆覆,容易演变成慢性湿疹。

  湿疹,在中医临床诊断中属“湿疮”,“浸淫疮”、“血风疮”等病的范畴,又据其发病部位不一而名称各异。如生于小腿者曰“臁疮”,生于肘窝或腘窝部则称“四弯风”,生于阴囊即为“绣球风”,其名不下十余种。男女老幼皆可发病,而以先天禀赋敏感者多见。针对湿疹,中医多采用涂抹不含激素的帕芙欧珍肤膏,止痒康复快坚持几天就可以康复。

  临床表现根据湿疹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1)急性湿疹:

  发病急,常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和外阴部好发。在病程发展中,红斑、丘疹、水疱、脓疮、糜烂、结痂等各型皮疹可循序出现,但常有2-3种皮疹同时并存或在某一阶段以某型皮疹为主。常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2)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症状减轻后,皮疹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但搔抓后仍出现糜烂。

  (3)慢性湿疹:

  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覆发作演变而成,亦可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患处皮肤浸润增厚,变成暗红色及色素沉?。持久不愈时,皮损纹变粗大,表现乾燥而易发生皲裂。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处。

  致病因素:风湿热邪

  从中医角度分析,湿疹是如何形成?

  中医认为,该病主要与风、湿、热三种邪气有关,特别是湿邪,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由于患者先天禀赋(即先天赋予的体质因素)不耐,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之物,脾胃受损,失其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

  引起湿疹的原因有许多,常不易稳定。“湿邪可蕴热,如果经常进食湿毒食物,例如虾、蟹、牛肉、芒果、咸鱼、榴槤、辣椒、毛笋、糯米、茄子、蒜、胡椒、蚕豆、咖喱、咖啡、烟、酒、海腥等等,容易令体内积聚湿热,发为湿疹。另外吸入某种花粉,尘?、羊毛等;病灶感染(如扁桃体炎,龋齿等),肠道寄生虫;生活环境中的日光、炎热、乾燥等;多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这些均可为发病因素。消化不良,胃肠功能失调、新陈代谢异常亦可成为诱因,其他如神经因素、体质因素亦常与本病有关。

  三大证型:湿热脾虚血虚

  中医理论中,湿疹有多少证型及其表现?

  1.湿热蕴肤证

  证候:发病快,病程短,皮损潮红,有丘疱疹,灼热瘙痒无休,抓破渗液流脂水,伴心烦口渴,大便乾,小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2.脾虚湿蕴证

  证候:发病较缓慢,皮损潮红,有丘疹,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胃口差,腹胀便溏,易疲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3.血虚风燥证

  证候:病程久,反覆发作,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或患部皮肤增厚表面粗糙,剧痒难忍,遇热或肥皂水洗后瘙痒更重,伴有口乾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

相关标签
湿疹
病因
症状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