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内科 > 中医 > 美国试管婴儿高成功率的同时保证健康 好孕美宝

美国试管婴儿高成功率的同时保证健康 好孕美宝

时间: 2017-01-16 15:05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娜娜

无论是自然受孕还是辅助生殖技术,精卵的质量和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是决定怀孕成功率的关键因素。美国试管婴儿技术之于自然受孕来说,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和囊胚切片基因筛查。

摘要:

  无论是自然受孕还是辅助生殖技术,精卵的质量和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是决定怀孕成功率的关键因素。美国试管婴儿技术之于自然受孕来说,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和囊胚切片基因筛查诊断技术PGS/PGD比自然受孕更能确保卵子的受精和胚胎质量。

  专家指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美国试管婴儿成功率可以达到70%-80%,相比而言国内的试管婴儿成功率只有30%-40%左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不孕不育家庭和大龄夫妻选择美国试管婴儿助孕,虽然美国试管婴儿成功率非常高,但是成功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保证试管婴儿的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如何可以保证试管婴儿的健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快速胚胎冷冻

  如果一次取得了8个卵子,其中5个卵子成功受精形成了胚胎,然后有2个胚胎用于移植,那么剩余的3个胚胎一般会冷冻起来,以备下次移植使用。胚胎冷冻技术是1984年在澳大利亚首次使用的,让许多首次移植不成功的女性,再次移植的时候能够直接使用冷冻的胚胎,不需要再次接受激素刺激来取卵。除此以外,冷冻胚胎技术还可以避免未准妈妈在植入胚胎前注射激素,因为植入的时间能够任意选择了,所以可以等到她们自然的生理周期进入到适当的阶段再移植。

  一项数据显示,胚胎经过冷冻的试管婴儿在出生时,比其他试管婴儿稍重。但科学家们不清楚,这种差异是因为冷冻本身还是植入时不用注射激素。如果不用担心冷冻胚胎解冻后的存活率,尽量按照女性的自然生理周期植入胚胎,那么试管婴儿的健康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减少激素使用

  不论是取卵还是植入胚胎,未准妈妈都需要注射大量的激素来调节生理周期。但大量的雌激素未必就是好事,不仅可能降低卵子质量,还有可能对子宫内膜造成负面影响,最后既影响妈妈的健康又降低了试管婴儿的成功率。一些专家认为,试管婴儿出生时体重较轻,可能正是因为子宫受到了大量激素的影响。借助胚胎冷冻技术,可以等未准妈妈的身体恢复到自然并且适当的生理周期阶段,再进行植入。如果不冷冻胚胎,那么必须在取卵后用大量激素将未准妈妈的身体在几天内强制调节到适合的阶段。

  移植更少的胚胎

  为了保证胚胎成功着床,医生通常会一次性移植2个甚至更多胚胎到准妈妈的子宫内。可是双胞胎或者多胞胎流产、胎停育的几率比一个胚胎要高,双胞胎和多胞胎的出生体重也更轻,这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健康。因此,现在的趋势是,一次尽量移植较少胚胎,甚至是一个胚胎,以此来避免多胎妊娠可能带来的问题。

  不打扰胚胎发育

  胚胎在移植到子宫之前,会先在实验室中培育几天。为了观察胚胎的发育程度,医生需要每天都将胚胎从孵化器中取出来放在显微镜下检查,这有可能会影响到胚胎的发育。美国试管婴儿中心曾有研究发现,根据这些信息将孵化器中的胚胎分为低、中、高风险三组,然后进行选择再移植,结果显示,低风险组的胚胎最后出生的几率为61%,而高风险的胚胎最后出生的几率几乎为零。

  胚胎孵化更自然

  科学家们相信,试管婴儿的过程越自然,成功率越高,宝宝也越健康。除了孵化环境,胚胎培育时间也是一个研究重点——胚胎到底发育到什么状态植入合适?一般胚胎培育2~3天就可以用于移植,但如果培育5~7天,医生可以选出合适的胚胎用于移植。

  试管婴儿技术是体外受精联合胚胎植入术,也就是由体外受精和胚胎植入两个部分组成。医生先从未准妈妈的卵巢中取得卵子,然后在实验室中让卵子与未准爸爸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接着让其在实验室中“暂住”几天发育成早期胚胎,最后再将胚胎植入未准妈妈的子宫。不论是取卵还是植入胚胎,未准妈妈都需要在之前注射大量的激素来调节自己的生理周期。试管婴儿技术帮助许多因为输卵管堵塞、精子质量差以及其他未明原因不育的夫妻最终升级做了爸爸妈妈。

  好孕美宝作为国内高端的美国试管婴儿服务领导机构,认为美国各个试管婴儿医院优势不同,各个专家擅长的领 域不同,某一个美国医院或专家并不适合所有患者,因此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的身体情况、孕产史、特殊需求推荐最合适的美国试管婴儿医院和专家;并提供客户赴美国试管婴儿的全程一站式服务。

相关标签
美国试管婴儿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