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PM2.5查询 > “治霾”药方不靠谱?雾霾来袭提高自身免疫是关键

“治霾”药方不靠谱?雾霾来袭提高自身免疫是关键

时间: 2017-01-16 11:30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娜娜

近段时间,雾霾肆虐,称为健康的“隐形杀手”,雾霾中的粉尘颗粒肉眼不可见但对身体有害,尤其是对呼吸系统有极大的危害。对于脆弱人群,如婴幼儿、孕妇、老人。

摘要:

  近段时间,雾霾肆虐,称为健康的“隐形杀手”,雾霾中的粉尘颗粒肉眼不可见但对身体有害,尤其是对呼吸系统有极大的危害。对于脆弱人群,如婴幼儿、孕妇、老人、哮喘病患者或患有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来说尤为严重。

  几乎同时,很多医药企业、医疗机构打着防治雾霾的旗号,推出各种能够防治、减少雾霾对人体的危害的中药。最受关注的当属网上流传中医世家、中医院xx教授的“雾霾清肺茶”。而此中药方早在去年就在网上流传,这个所谓的“雾霾清肺茶”、经过xx教授本人确认并声明此处方不是他开的,并指出目前国内外没有专治“雾霾”的药方。

  近期出现的类似“雾霾清肺茶”等这些商家大肆宣传的抗霾药方并没有经过临床验证。这和非典时期一些商家推出的一些预防非典的中药处方一样,借着国难大肆吆喝叫卖,成为轰动一时的公众事件。实则都是商家借势炒作博取“网红”,并非真正能够起到有效地防治作用。

  专家表示,雾霾对人的伤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因此减少雾霾对人体的伤害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直接由雾霾当即引起的疾病无从谈起,所以任何一种药物防治雾霾是没有依据及确切疗效的。

  那么该如何做才能减少雾霾对我们的危害呢?

  尽可能减少呼入有害气体

  雾霾天减少出门是减少雾霾伤害最直接的办法,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更要尽量少出门。必须外出时记着戴口罩,不要开启车窗,减少对呼吸道的污染。在大雾天气升级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开窗,确实需要开窗透气的话,开窗时应尽量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可以将窗户打开一条缝通风,不让风直接吹进来,通风时间每次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提高自身免疫力

  提高我们个人免疫力是防治雾霾伤害更稳妥强大的办法,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用来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有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免疫功能好比保卫我们人体健康的卫士,只有免疫力提高了才能有效预防雾霾、辐射等对我们的伤害。

  1、保证饮水

  充分饮水可及时补充体液,增加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同时,保持充分饮水及体液平衡有助于皮肤形成完整的皮脂膜,对经皮肤接触进入的空气污染物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2、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许多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对于防止空气污染及维护心肺健康有重要作用,包括维生素C, E, A, β-胡萝卜素,及微量元素硒、锌等。它们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富含上述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包括新鲜水果、蔬菜、谷物、肉类及海产品。

  3、充足睡眠、适量运动

  高质量的睡眠可以使免疫系统得到充足的修复和调整,有助于改善人体的免疫系统。在中午10点以后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另外,通过以上方式改善自身免疫力效果不明显或自身体质偏弱的人群,还可考虑服用六味地黄丸。现代临床及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六味地黄丸不仅能增强正常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还能提升疾病状态下的免疫功能。具有协同必可酮减轻哮喘模型的气道炎症、降低气道反应性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增强免疫器官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降低其受损伤的程度。因此,保护免疫器官免受自由基的攻击可能是六味地黄丸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总之,六味地黄丸可通过对整个机体免疫系统的“整体性”调节,以改善免疫系统的异常,从而减少雾霾、辐射、亚健康等对身体的伤害。

相关标签
雾霾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我国胃肠疾病发病率已高达20%
我国胃肠疾病发病率已高达20%

近日,有调查显示,目前胃肠病的发病率已超两成,而且据知名医院内科专家透...[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空气质量指数:
数据来源: pm25.in

空气质量标准

PM2.5指数 等级 注意事项
0-50 1级 优 参加户外活动呼吸清新空气
50-100 2级 良 可以正常进行室外活动
101-150 3级 轻度 敏感人群减少消耗大的户外活动
151-200 4级 中度 对敏感人群影响较大
201-300 5级 重度 所有人应适当减少室外活动
>300 6级 严重 尽量不要留在室外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求医网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扫描关注 互动有奖

微信号:257501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