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内科 > 肾病 > 极寒天气易伤肾 保暖不好惹心烦

极寒天气易伤肾 保暖不好惹心烦

时间: 2016-02-01 15:36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娜娜

中医认为,人生百病,皆因于风(木)、寒(水)、暑(君火),湿(土)、燥(金)、火(相火)六气。风属于木,肝也属于木,风就最容易伤肝,肝也最容易动风;热属于火,心也属于火。

摘要:

  1、中医认为,寒易伤肾

  中医认为,人生百病,皆因于风(木)、寒(水)、暑(君火),湿(土)、燥(金)、火(相火)六气。风属于木,肝也属于木,风就最容易伤肝,肝也最容易动风;热属于火,心也属于火,热就最容易扰动心神;湿属于土,脾也属于土,湿气就最容易困脾;燥属于金,肺也属于金,燥邪最容易伤肺;寒属于水,肾也属于水,寒邪最易耗伤肾阳。

  2、肾脏受伤,心肾不交

  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肾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安,心阳除本身的升腾外,又赖心阴的抑制、沉静以下潜,才能推动、主宰全身上下,使脏腑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肾为先天本,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本,能充养濡润五脏六腑,而其功能的发挥,全赖肾阳的蒸腾鼓舞。所以心虽为火脏而火中有水,肾虽为水脏而水中有火,此火中之水称为真水,水中之火称为真火,真水真火即为真阴真阳。真阳潜于肾水之中,则能激发蒸腾使肾水上升以济心,真阴含于心火之中,则能沉静牵制使心火下潜以交肾。

  3、心肾不交易引发心率失常

  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谓之心肾不交。对于心脏这个“水泵”而言,供给它能源的是血液,它要打的水也是血液。当供应心脏的血液不断减少,人就会心慌、乏力,心脏就会用疼痛来提醒你:它饿了,没吃饱;如果血管粥样硬化明显,血管内的管腔就会越来越狭窄,心脏往外打血的阻力就越来越大,心脏会累坏的。如果心脏累了,想歇一下,就会出现早搏等症状。

  如果这时血液里的杂质多,特别是血里的寒湿重,血液就会变得沉重、凝涩,流动的速度就会变慢,心脏运行这种湿重的血液自然很吃力,再加上热胀冷缩的原理,血管遇冷也会收缩、变细,就更加重了心脏的负担,久而久之,心脏越跳越慢。如果又不能及时给心脏补充能源,仍让它饿著,它能不生病吗?现在的人,身体内普遍寒湿重,这是现代人心脏病高发的根本原因。只要给身体升温,首先就能让血液流动轻快起来,很快就能减轻心脏的负荷,消除各种不适,所以,升温是快速缓解心脏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那么冬季保温也是头等大事,不能让肾脏再受伤,否则进入体内的寒气增多,最终会殃及心脏。

  4、心脏不舒服可吃中药丹参、三七等。

  丹参:味苦性微寒,主要作用于心、心包和肝经,为治疗血分病证的要药。丹参和丹参制剂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能“肩负重任”。丹参专门入心经和心包经,能活血通脉,祛瘀止痛。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其发作或有部分症状时应用丹参能起到治疗作用。

  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胃、大肠经。三七有活血和养血的双向调节功能。长期服用三七粉可以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健康,有效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病。

  (1)治疗冠心病可每日3次,每次1克,30天为一个疗程。三七中所含的三七皂苷和黄酮类等有效成分,有明显的强心和扩张血管,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动脉压,减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罗大伦医生建议:由于心脏病危害较大,如果出现因瘀血导致心脏憋闷疼痛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同时可每天服用三七粉0.5克、西洋参粉0.5克辅助调理,每天白天温水冲服,饭后服用。三七化瘀,西洋参滋养气阴。除去舌苔白厚湿气蒙蔽心阳之证外,一般均可改善。舌质淡白的血虚者可每天配合食用几颗龙眼肉。孕妇忌服。

  (2)治疗高血脂:以三七粉末,每日服3次,每日服0.6克,饭前用温开水冲服,一般1至2个月为1疗程,对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伴有血脂及胆固醇增高患者有效,其总脂及胆固醇均有明显下降。

  如果怕买不到正规的药材,可以选择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替代。它的有效成分包括丹参、三七以及冰片。在日常可用于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而在急性发作救治时,通过舌下含服的方式,可以在3-8分钟内起效,迅速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

相关标签
肾病
心律失常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马潞林主任谈:是不是所有的肾病都会
马潞林主任谈:是不是所有的肾病都会发展成尿毒症呢?

各种肾脏疾病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尿毒症发生,经一般治疗无效,都会考虑...[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