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内科 > 呼吸科 > 北方冬季进入流感流行期 预防流感“正当时”

北方冬季进入流感流行期 预防流感“正当时”

时间: 2016-01-15 16:21  来源: 河北新闻网   编辑: 娜娜

近期,南方一些省市相继确诊H5N6病例,伴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流感病毒也有了抬头之势。对此,河北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根据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我省属于北方冬季流行模式。

摘要:

  近期,南方一些省市相继确诊H5N6病例,伴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流感病毒也有了抬头之势。对此,河北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根据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我省属于北方冬季流行模式,每年1-2月份是单一年度高峰,目前已经进入流感流行期,预防流感“正当时”。

  甲3亚型流感病毒“流窜”河北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河北省疾控中心病毒病防治所所长齐顺祥介绍,全球每年约有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患季节性流感。

  在流感病毒“组织”里,主要有三大派别——— 甲、乙、丙(或A、B、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在动物中广泛存在,所有亚型都可以感染禽类特别是水禽,同时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正是由于流感病毒基因多变和宿主多样的生物学特性,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毒株,因此可在人群中广泛传播,造成反复感染和发病。齐顺祥告诉记者,根据监测,今年河北省流感活动程度低于去年同水平,主要是甲3亚型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是如何传播的?齐顺祥称,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感染流感后,常见潜伏期为1—4天(平均2天),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一般感染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24-48h即可排出病毒。“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病例中,长期排毒很常见,一般1-3周。老人等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人群的病毒清除能力更差,排毒时间更长。”齐顺祥说。

  “流感君”驾临时 症状表现更“卖力”

  刚进腊月,省会市民贾女士就病倒了。一开始,她只是隐隐觉得头痛,没想到才半天时间就发展为鼻塞、咽痛,甚至发烧到38℃多。“吃药也不见效,这回感冒怎么这么难好?”拖到第三天,贾女士终于撑不住去了医院,结果被医生告知感染了流感,因而症状很“顽固”。

  鼻塞、咳嗽、发热……当这些症状突然出现要小心,因为此时找上你的可能是一场普通感冒,却也可能是“表现力十足”的流感。齐顺祥介绍,“流感君”驾临时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最高时可达39-40℃,带给你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自然不在话下。同时,它还会“大发神威”让你感觉到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如果是轻症流感,会和普通感冒相似,但是发热和全身症状会表现得更明显一些。”齐顺祥说,而重症病例则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

  暖、净、动、通多措并举防流感

  如何远离“流感君”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对此,齐顺祥表示,流行性感冒的一般预防措施主要是把握“暖”“净”“动”“通”四个关键字。 “暖”就是要注意及时防寒保暖,注意营养和休息,不给冷空气入侵留下机会;“净”一方面是提醒市民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保持居室整洁,另一方面则是提醒大家避免去一些人群聚集、嘈杂的地方,不到病人家串门,以减少传播机会;“动”是指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而“通”则是要加强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定期进行预防性空气消毒。此外,注射流感疫苗也是预防各类流感的有效方法。

  对于目前大家较为关注的 H5N6和H7N9病毒,齐顺祥称,两者均为甲型流感病毒的某一种亚型,属于禽源流感病毒。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生禽、畜肉和鸡蛋等烧熟煮透;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处理生禽、畜肉的案板、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以及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在做食品之前、制作之中以及制作之后、餐前便后、处理生禽畜肉和生鸡蛋后及时洗手等,均为预防感染的有效举措。 “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就医,减少外出,外出时需佩戴口罩。”齐顺祥提醒,天气逐渐变冷,加上春节前后人员流动性急剧增加,市民应积极预防流感,维护身体健康。

相关阅读:

流行性感冒的知识普及

流行性感冒的科普小知识

流行性感冒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有什么

北京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费用要多少

相关标签
流感
流行性感冒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