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几家烟酒店,记者看到,很多店里的显眼位置都摆放着一种叫赖茅的酒,不过,记者却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尽管都叫赖茅,但是这些酒的生产厂家却各不相同。
检出酒精度过低 存在安全隐患
这样的产品充斥市场,眼下,又正值春节临近,这样的酒到底合不合格,这样的酒喝了以后会对我们身体造成什么危害。记者随机购买的2款酒经过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其中一款显示酒精度明显过低。专家表示,作为白酒的主要理化指标,酒精度不达标,从表面上看,仅仅是度数不合格,但是实际上却隐藏了很大的风险,酒精度过低,一方面是这些冒牌的酒厂通过降低成本来赚取更大的利润,故意标高度数来欺骗消费者,另一方面反映的则是酒厂的生产工艺水平低,根本无法控制酒精度。而更让专家担心的是,一些酒厂为了降低成本,可能减少原料投入多加水,甚至用劣质酒精来代替,而这样的白酒,就会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消费者遭遇假赖茅 投诉无门
白酒检测非常复杂,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这些酒会不会出现新的问题,检测还在进行中,。然而就在检测的同时,已经有消费者打来电话,不仅遇到了质量问题,而且还投诉无门。
兰州的刘先生去年年初在一家酒水批发市场买了一箱52度的赖茅白酒,可是当他拿给朋友一喝,朋友都说是假的。因为他们打开一瓶喝了一下,口感特别辣,不能下咽、和平时买的赖茅酒味道完全不一样。
这些明显的特征让刘先生断定自己买的赖茅就是假酒,于是返回店里要求退货,商家却说酒水出了店门就不能退了。几天之后,刘先生又在同一个市场的另一家商铺买了两瓶赖茅53度白酒,结果还是假的,这次去退货,同样还是被拒绝了。由于不能退货,刘先生打电话到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进行投诉,但是对方表示这些酒只有生产日期,没有生产批号和具体生产地址,根本无法登记投诉信息或者查询。而当他把这个问题反映给当地工商部门,工商所给出的答案也是暂时没法处理。
假酒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历史回顾
刘先生的遭遇,让很多人觉得后怕,虽然他没有伤及生命,但是这样的事件其实敲响了一记警钟,眼下正是消费旺季,白酒市场如果出现这样的事情,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由白酒的安全问题导致的重大事故,在我国的白酒行业中就曾经发生过多起。
1998年1月,山西朔州市发生特大假酒中毒案,几天的时间里,就有一千多人白酒中毒,其中27个人直接死亡,经检测,死者所饮酒中含的甲醇超过国家标准数百倍!
2003年,云南玉溪40名农民于喝酒出现中毒,检测发现,他们喝过的酒竟然都是用工业酒精勾兑出的假酒。
同样的安全事故还发生在湖北,2009年,湖北五峰县群众,因饮用甲醇勾兑非法生产的散装假酒而中毒,共造成4人直接死亡。
主管部门:坐视不管另有隐情?
面对这样的一个情况,为什么赖茅酒产地的工商部门不管呢?到底是不作为还是另有隐情?仁怀市工商局经侦大队负责人告诉记者,赖茅这个品牌还没注册,现在不归任何一家企业,所以很多厂都在用。
记者了解到,2007年,国家商标局发布茅台集团赖茅商标核准公告,但因有企业不服裁定结果,赖茅商标至今仍处于异议复审中。因此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拥有这个商标,而之所以不管,贵州省仁怀市工商局给记者的一份书面材料的内容这样写到:酒这类的商品既可以使用注册商标,也可以使用非注册商标。而赖茅就是属于非注册商标,由于非注册商标任何厂家都能使用,所以赖茅这个商标当地所有的酒厂都可以使用。这样的情况下,目前,只能依据《广告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标法》等法律对赖茅生产厂家、经销商进行虚假宣传、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监管,而不能大范围清理赖茅商标使用。
尽管现在一个赖茅的商标出现了多个不同的生产厂家,但是如此看来,相关部门并没有相应的规定来规范和管理,而面对这样的一个现象,仁怀市酒类发展局负责人也表示非常无奈。
仁怀市酒类发展局局长欧先奇这样表示,对赖茅酒的品质,他认为有问题。
记者采访中,仁怀市酒类发展局工作人员表示,当地对于赖茅酒的生产一直是不支持的态度,但是因为没有法律依据,他们也很难去禁止当地酒厂生产赖茅。不过采访中,他们同时表示出了担忧,因为赖茅是非注册商标,不受法律保护,不管大小好坏酒厂都可以生产赖茅,因此品质必然难有保障。
仅仅因为商标归属的问题,一个百年的老品牌,现如今却成为了假冒伪劣的对象,不能不让人十分感叹,如果再放任不管的话,这些来历不明的白酒不知道将会带来怎样的一些后果。为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有关部门是否应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4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