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新京报》发布的一篇名为《安徽太和多家医院疑骗保:没病变“脑梗”,有人一年免费住院9次》的调查报道引起热议。
12月14日,《新京报》发布的一篇名为《安徽太和多家医院疑骗保:没病变“脑梗”,有人一年免费住院9次》的调查报道引起热议。
报道披露安徽省太和县多家医院存在严重骗保行为,一名男子一年内住院九次,分别在和美医院住两次,东方医院住三次,太和县第五人民医院住四次。
太和东方医院以“管吃管住、免费体检”为条件来吸引老人住院,身体指标未达到住院资格的便伪造病历,从而套取医保基金。
被采访者称太和县第五人民医院的病房里住满了人,隔一阵子换一批,有时一个村的老人、小孩一起来假治病,保养几天就走。
太和普济中医院的接诊医生将一名身体情况不错的老人办理住院手续。
报道还透露,太和县有专门寻找可以办理住院的健康老人的中介,这些中介可以安排老人冒用他人贫困户身份住院,外地人也可以经中介借用本地人的身份证住院。
报道发出后,国家医保局已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赴太和县进行现场督办。同时,在国内范围内部署开展欺诈骗保行为集中专项整治工作,强化基金监管高压态势。
安徽省医保局于12月15日凌晨发文,称其迅速部署开展定点医疗机构违规问题专项排查;同时,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定点医疗机构违规问题专项排查,采取数据筛查、现场检查、交叉互查等方式,重点查处诱导住院、虚假住院、小病大治等违规问题。
安徽省纪委监委也于同日凌晨发文,称已派员赴太和县,指导督导市县联合调查组对媒体报道的太和县多家医院涉嫌骗保问题开展调查。
界面新闻记者就此事联系到了太和东方医院,其工作人员表示,正在全力配合上级的调查,对于事情的真实性,暂时不方便透露,还请公众等待调查结果的公布。
太和县医保局回复界面新闻记者称,其已经接到了上级部门的的通知,正在全力配合调查,调查过程中不方便透露信息。
此外,界面记者尝试与文中提到的和美医院、太和普济中医院、太和县第五人民医院取得联系,截止发稿均未取得回复。
据公开信息,太和普济中医院于2018年6月刚刚挂牌成立。太和县第五人民医院是上述医院中单独的公立医院。
安徽合肥一三甲医院护士长陈思思(化名)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业内人士都不会把这件事情当成新闻来看,因为太普遍了,国内各地的都有发生,不仅仅是民营医院,公立医院也有很多都有外包的科室,都有靠招老人住院来套刷医保卡的现象存在。
而如今国家医保局,地方医保局都在愈来愈严厉地打击骗保的行为。按照既往案例,违规骗保的的医疗机构会被解除医保协议,受到行政甚至司法的处罚,这对任何一家医疗机构来说都是致命性的打击。
《2019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显示,各级医保部门共现场检查定点医药机构81.5万家,查处违法违规违约医药机构26.4万家;各地共处理违法违规参保人员3.31万人;全年共追回资金115.56亿元。
从数据上来看,骗保行为是“多点多面”的,这也是业内人士“见怪不怪”的原因之一。在严厉打击下,为何有如此多的医疗机构“迎难而上”,屡屡发生骗保行为?
不少涉事医院存在侥幸心理,加上此前骗保行为始终是落实“通知”“暂行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层面,未有真正的法律层面的文件出台。
例如界面新闻此前报道的南京金康老年医院,其工作人员曾表示,“做康复病例没有成本,很赚钱,不要惧怕,不能因为医保管得严就不做了。”
2018年,太和县人民医院成为安徽省单独一所县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太和县成为安徽省单独拥有2家三甲医院的县城。这样的医疗条件,不仅仅是在安徽,即使放眼国内,拥有三甲医院的县级地区也并不多。
但两家三甲医院覆盖的范围与治疗的能力,也使得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不小的压缩,因此多家民营医院“铤而走险”,选择成本低,来钱快的骗保方式来赚取利润。
这个局面或将被改变。
12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这是我国医疗保障领域的第一部立法层次的条例。
该草案严禁通过伪造、涂改医学文书或虚构医药服务等骗取医保基金,对违法违规行为通过责令退回资金、暂停医保结算、罚款、吊销定点医药机构执业资格等加大惩戒。对违法违规行为通过责令退回资金、暂停医保结算、罚款、吊销定点医药机构执业资格等加大惩戒。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