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医疗资讯 > 清远市争取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

清远市争取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

时间: 2018-01-04 09:39  来源: 南方日报   编辑: 萌萌

记者昨日获悉,清远市政府印发《清远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医联体建设提出目标,到2020年,清远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

摘要:

  记者昨日获悉,清远市政府印发《清远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医联体建设提出目标,到2020年,清远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全市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清远市医改办表示,医联体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主动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进修学习机会,在编制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探索推进人才县管镇用、镇管村用,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争取达到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的目标。

  推进五种医联体建设

  记者从清远市医改办获悉,清远目前已有清远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英德市人民医院、连州市人民医院等5间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建成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到2020年前,清远要推进五种医联体建设。

  组建以医院托管为主的跨区域医联体。在已建立的对口支援关系基础上,通过托管区域内县级医院等多种形式组建医联体,鼓励三级公立医院向县级医院派驻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重点帮扶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组建城市医疗集团。探索建立由三级公立医院或区域内二级公立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康复医院、护理院等,组建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的医疗集团(医联体),并鼓励区域内其他医疗机构加入该集团。

  建设县域医疗共同体。全市8个县(市、区)重点探索实行以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县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探索纵向专科联盟模式,以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推动市属三级医院与县(市、区)级若干医联体建立合作关系。鼓励三级医疗机构之间以特色专科为纽带整合力量提升重大疾病诊治能力,横向盘活现有优质医疗资源。

  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大力推进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培训和手术示范、远程教学等服务,逐步建立新型互联网诊疗、教学、培训一体的模式,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鼓励市、县医联体和医共体牵头建立远程会诊中心,逐步建立互联网诊疗、教学、培训一体化的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性和可及性。

  鼓励优秀医疗人才下沉到基层

  《方案》指出,要进一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三级医疗机构要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基层医疗卫生及专业康复、护理等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

  “通过签约服务,畅通医联体内部转诊机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为医联体内上转的患者优先安排检查检验、设立住院绿色通道等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要重点畅通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患者和术后康复期患者的下转通道。” 清远市医改办表示,目标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到65%以上,居民两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的比例达到70%以上,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如何才能让优秀医疗人才下沉到基层?对此,《方案》要求,医联体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主动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进修学习机会,在编制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探索推进人才县管镇用、镇管村用,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此外,还要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和分配激励机制。允许将收支结余的部分资金按规定用于奖励性分配。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医联体内医务人员职称职务晋升的条件之一。

相关标签
清远市
就诊率
县域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北京推出共有产权养老试点项目
北京推出共有产权养老试点项目

北京推出了共有产权养老试点项目——朝阳区恭和家园:每间居室5%的产权由投...[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