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医疗资讯 > 惊!45岁的她为何怀上了“鬼胎”

惊!45岁的她为何怀上了“鬼胎”

时间: 2015-10-15 10:09  来源: 搜狐健康   编辑: 娜娜

米女士今年45岁了,刚从乡下老家来北京找女儿团聚,孝顺的女儿自然是一有空就给妈妈做好吃的,可是过惯了苦日子的米女士已经习惯了自己一向简单粗糙的饮食,不怎么吃肉。

摘要:

  米女士今年45岁了,刚从乡下老家来北京找女儿团聚,孝顺的女儿自然是一有空就给妈妈做好吃的,可是过惯了苦日子的米女士已经习惯了自己一向简单粗糙的饮食,不怎么吃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也不吃。

  在北京一住就是三个月,月经也没有来,米女士分析原因可能是自己水土不服,影响了月经,另一方面,不是都说四十岁后女性卵巢功能就不行了吗?也可能是自己快绝经了,月经就不按时来了,所以并不在意。

  可是渐渐的米女士肚子越来越涨,有时还会疼,阴道也出血了,量不多,淋漓不尽。女儿忙带米女士去医院检查。做完妇科检查,医生告诉米女士,她的子宫已经如孕四个月大小了。

  看着医生又开出了尿妊娠试验和盆腔超声的单子,米女士哭笑不得,自己都四十多岁了,和老公一年也没有几次性生活,怎么会怀孕?

  结果回报,还真是吓了米女士一跳,尿HCG提示阳性,就是怀孕了,超声提示:子宫已经如孕4个月大小了,宫腔内充满了不规则液性暗区在“雪片状”杂乱回声边缘。却未见胎儿。

  自己不仅怀孕了,而且怀的还是“葡萄胎”,也就是中医里面俗称的“鬼胎”,这是怎么回事?

  葡萄胎因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相连成串,形如葡萄而名之,也称水泡状胎块。葡萄胎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

  有人可能会问:葡萄胎像葡萄,那么到底是像紫葡萄还是绿葡萄或是剥了皮的葡萄?据笔者观察,葡萄胎的葡萄状的水泡更像是一个个无色透明的葡萄,既不是紫色的,也不是绿色的。

  营养状况和社会经济因素是葡萄胎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及其前体胡萝卜素和动物脂肪者发生的几率显著升高。年龄是另一高危因素,大于35岁和40岁妇女的葡萄胎发生率分别是年轻妇女的2倍和7.5倍。相反小于20岁的妇女的葡萄胎的发病率也显著升高。既往葡萄胎史也是高危因素,有过 1次和2次葡萄胎妊娠史者,再次发生率分别为1%和15%~20%、另外,流产和不孕史也可能是高危因素。所以,饮食单一、年龄又大于40岁的米女士得了葡萄胎。

  葡萄胎的病因除了上面提到的营养不良学说,还有病毒学说、内分泌失调学说、孕卵缺损学说和种族因素。比如葡萄胎多见于亚洲各国,特别是东南亚一带更为多见,有人认为可能与种族有关。

  更多的专家认为葡萄胎的发生与孕卵异常有关。如上所述,小于20岁或大于40岁妇女中葡萄胎发生率较高,该年龄组妇女妊娠后自然流产率及新生儿畸形率也高,可能与孕卵本身缺陷有关。国内有关出生缺陷的调研资料也证明,小于20岁或大于40岁妊娠者畸形发生率为高,此也支持孕卵缺损的有关因素,异常孕卵虽能着床,但其胚胎部分没有足够的生活力,而滋养细胞却有过盛的生长力,因而发展为葡萄胎。

  完全性葡萄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停经后阴道出血:80%以上患者会出现阴道流血,为最常见的症状。一般在停经8~12周左右开始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若大血管破裂,可造成大出血和休克。反复阴道流血若不及时治疗,可继发贫血和感染。

  子宫异常增大、变软:因葡萄胎迅速增长及宫腔内积血,约半数以上患者的子宫大于停经月份,质地变软,并伴随hCG水平异常升高。

  妊娠呕吐:出现时间早,症状严重。

  腹痛:因葡萄胎增长迅速和子宫过度快速扩张所致,表现为阵发性下腹痛,一般不剧烈。能忍。

  卵巢黄素化囊肿:常为双侧,最大可在直径20cm以上。

  部分性葡萄胎大多没有完全性葡萄胎的典型表现,程度也较轻,阴道流血多见。

  诊断:凡有停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大于停经月份者,要考虑葡萄胎可能。

  超声检查是诊断葡萄胎的一项可靠和敏感的辅助检查,通常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人绒毛膜促性腺素测定是诊断葡萄胎的另一项重要辅助检查,在葡萄胎时,血清hCG滴度常明显高于正常孕周的相应值。

  相关阅读:

  脑瘫能不能采用药物治疗

  脑瘫快速的治疗方法有什么

  日常生活中小儿脑瘫怎么护理好

  小儿脑瘫常见的治疗误区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如何护理脑瘫患者比较好

相关标签
鬼胎
葡萄胎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1分钟!教你认清医托骗人的小伎俩
1分钟!教你认清医托骗人的小伎俩

前段时间,在患者去医院乘坐出租车途中,出现冒用优秀医院的名义,骗取患者...[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