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本应是并肩抗击病魔的战友,然而现在,医患间的互不信任攀至高点,甚至发展到“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对方”。在一些患者看来,医生让做检查是为创收,开药方是为拿回扣。
侮辱并且殴打医务工作人员、滞留医院强行占住病房,连日来各大地区频发的暴力伤医,医患纠纷事件让人们非常揪心。而22日北京所召开的专项治理部署会,集中打击涉医暴力行为。
医患本应是并肩抗击病魔的战友,然而现在,医患间的互不信任攀至高点,甚至发展到“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对方”。在一些患者看来,医生让做检查是为创收,开药方是为拿回扣。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第一反应往往是“拿了钱干不好事”,将责任全归于医生医院。由此还衍生出了职业“医闹”,在医院门口烧纸钱摆灵堂、围堵医院砍杀医生。层出不穷的涉医乱象,危害不容小觑。
纵观“医闹”发酵路径:起初是情绪的无助,接着是诉求的无理,最后升级为暴力相向——始终由非理性因子主导,其间更夹杂着利益的纠葛。就这样,维权动机演变成对医学的欺凌,对患者自己的贬抑,和对生命的蔑视。这种行为不仅造成医患“双输”的局面,更严重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延误其他生命的救治,冲击着法律和道德的底线。(田闻之)
医患纷争没有赢家,打击“医闹”是硬道理。当然,目前医疗医药体系确实还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医护队伍中也混杂着少数“害群之马”,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个案而抹黑整个医护人员群体。同时,医学本身存在相当的局限与未知,没有医生能够包治百病,我们必须要理性对待救治的失败。在舆论引导方面,媒体有不可推卸之责。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优秀医生特鲁多墓志铭上的名言被许多医生奉为信条。观照当下国内社会,这何尝不也是一种启示?医生秉持救死扶伤的情怀,真心去帮助关心患者,患者亦由此科学看待疾病,理解支持医生。当双方重拾信任,医患冲突还怕找不到破解的钥匙吗?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