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科陈银魁教授:中医如何看待特发性肺纤维化
文章上传时间:2020-12-24 17:13:42
中医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是“肺虚和络瘀”的范畴。第一是肺虚:是指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先后或兼夹出现的肺肾阴虚、肺胃阴虚、肺脾气虚、肺络亏虚的病机总括,其中以肺阴亏虚为本,肺络亏虚为枢。
肺病科陈银魁教授指出:肺为水之上源,通过络脉发挥宣发肃降之能,参与阴津的生成、输布和代谢, “重亡津液”可直接或间接致肺之阴津不足。肺之阳络运行肺之津气于体表发挥雾露之溉,若过汗,则肺阴亏虚。
汗为心之液,过汗伤心阴,肺之阴络与心相连,心阴不足,则致肺阴亏虚;呕吐伤胃阴,胃之阴津不得上归于肺,肺阴亦不足;肾主水,司二便,小便利数则肾阴不足,金水相生不及,故可致肺阴亏虚;肺与大肠相表里,快药下利,伤大肠津液,大肠劫肺阴,亦可致肺阴亏虚。
第二、络瘀:是指在肺虚的基础上,肺络中痰浊、瘀血或痰热毒瘀互结的病理状态以及痰热毒瘀损伤肺络,浸渍肺络内外成积的病机格局。其中以痰瘀伏络为本,痰热毒瘀互结为要。
肺虚日久,或肺阴虚火热,煎熬津血,为痰为瘀;或气虚阳虚,血失推动,津失气化布散,亦为痰成瘀;又肺络亏虚,肺之络脉失调,可致其舒缩功能、滑利程度、感传信息的速度和敏感度以及统筹调节气血津液的输布代谢能力受损,均可致气血运行障碍、痰瘀互结。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变部位在肺络,故肺络损伤是其病机的中心环节,络伤则津血郁滞成痰致瘀,伏于肺络,加重肺虚,则虚热更甚,毒邪内生,热毒与痰瘀胶结,成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主要病理因素。
中医治疗首先在选用中医药的前提下,辨证治疗与辨病治疗相辅相成。应遵循以病证结合,辨证优先为其指导原则。其次,在处理病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的关系时,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应是遵循的原则。在目前临床难以治愈的情况下,辅助性治疗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样有助于控制和防止病情进展。
最后,对于病情变化较快,气急、胸闷、呼吸困难进行性发展的患者, 一旦确定诊断必须尽早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治疗。这时中医治疗的作用主要在于如何有效地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肺病科陈银魁教授介绍到:中药也要考虑辩证,同时,也应从增加药物疗效上考虑,如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对瘢痕组织有修复作用。若单纯用中药治疗本病也有较明显的效果, 病情轻且稳定的患者亦可以考虑单纯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