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药协会于10月13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 “国内中医药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学术研讨会暨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讨论会商开展中药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体系研究事宜。
为进一步明确对中医药药物经济学平台建设的工作方向及工作职责,听取专家对研究课题病种选择的意见,探讨评价标准研究方法,讨论平台的组成人员构成,征求行业和专家对课题组拟定的《中药治疗中风(脑卒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炎)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技术要点(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国内中药协会于10月13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 “国内中医药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学术研讨会暨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讨论会商开展中药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体系研究事宜,并对专业委员会成立的前期工作进行研究。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各位专家高度评价开展中药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工作对指导合理用药、积极配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2012年5月12日,在广州医药集团、四川康弘药业、江苏康缘药业、丽珠集团等二十多家中药大型企业的倡议和支持下,国内中药协会整合北京大学国内卫生经济研究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所、四川华西国内循证医学中心、北京康派特药物研究与临床评价中心等相关机构的专家和资源,组建国内中药协会中药循证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筹备小组,邀请药物经济学专家、循证医学专家、流行病学专家、管理决策专家和企业家参加专业委员会的筹备工作。
国内中药协会向主管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交了以北京大学刘国恩教授为主任委员、李磊为秘书长的关于“成立中药循证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的申请,国家中医局在9月以“国中医药人教人事函[2012]174”批复同意国内中药协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的申请,协会按中医药管理局批复要求和规定已向民政部门申请备案,现正走备案待批程序。
目前,我国正处于医疗体制改革、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全面实施、医疗保险制度亟待完善的重要时期,系统开展中药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工作对政府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药物遴选标准,制定《国家中药处方集》、《国家中医诊疗常规》、《中医临床路径》、《中成药价格形成机制》等配套措施都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经济学作为一种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控制药品费用增长、指导合理用药的研究方法,是卫生事业管理必不可少的决策工具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主要针对西药开展的研究,与西药相较而言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更为滞后,尚处于起步阶段。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