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食品安全 > 一只鸡的一生 40天生长期是否太短

一只鸡的一生 40天生长期是否太短

时间: 2012-12-20 16:25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加强对畜牧生产的监管,已经是个老话题,从毒奶粉到“健美猪”,不断被放到台面上讨论。实际上,由于大多数实行规模化生产,对鸡场的监管并不复杂。

摘要:

  近日,网文“一只鸡的生活意见”热传。根据中央电视台对速生鸡的报道,网友以第一人称重述这种鸡“悲催的一生”:从出生到出栏,只要40多天,基本不睡觉;鸡舍环境肮脏,除了饲料外还要吃20多种药品,其中大多是抗生素。

  按照畜牧专家的说法,“速生”并非那么可怕。现代化育种技术、高水准饲养管理、全面均衡的饲料营养……随着养殖水平的提高,那些过去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从科学角度讲是可以实现的。所以,40天生长期是否太短、能否使用药物或许可以存而不论。对于“一只鸡的一生”,更应关注的是毫无节制地投食药品,甚至是违禁药品。在电视画面中,我们能看到一些鸡场使用了“盐酸金刚烷胺”等禁用兽药,而地塞米松则是激素类药物,可以让鸡多吃饲料。

  加强对畜牧生产的监管,已经是个老话题,从毒奶粉到“健美猪”,不断被放到台面上讨论。实际上,由于大多数实行规模化生产,对鸡场的监管并不复杂。通过录像监控、突击检查、实地走访,都能发现问题。速生鸡事件中出现的编造养殖记录、花钱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等,暴露出的是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失职。

  鸡肉这类食品,存在着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链条中,消费者处于最尾端,信息经过层层传递,到消费者那里时已经大大衰减。靠眼睛,只能看到颜色、光泽;靠嘴巴,只能尝到鲜度、口感。服用了禁药,鸡肉中残留的相关物质超标,消费者既看不出来也尝不出来。更多信息,只有通过 “试错”来积累。但这一过程,存在风险,甚至是代价高昂。

  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严重的“市场失灵”。在经济学中,这叫“柠檬市场”。买方不了解商品的质量情况,因而不互信,使得交易成本变大,最终导致市场萎缩和消失。

  更重要的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鸡场老板不会考虑消费者的想法,在监管缺失之时,会大胆使用违禁药品、超量投药以降低成本,整个市场上演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过程,损害消费者权益,降低社会福利。 

相关标签
一只鸡
40天生长期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生鲜奶”存在安全隐患 消费者不要
“生鲜奶”存在安全隐患 消费者不要直接饮用

  生鲜奶,大家并不陌生,不过,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有关...[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