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聚焦医改 > 罗湖医改:让医生和病人收获满满的“获得感”

罗湖医改:让医生和病人收获满满的“获得感”

时间: 2017-09-01 13:17  来源: 南方都市报   编辑: 萌萌

罗湖医改的目标,是要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同时也要让医生拥有更好的发展平台,能够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梦想。

摘要:

  罗湖医改的目标,是要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同时也要让医生拥有更好的发展平台,能够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梦想。作为医改所关切的两个核心群体,他们的感受无疑是判断医改是否成功的最为重要的标准。

  为此,我们采访了几名医生与患者,听听他们对罗湖医改的声音。

  医生篇

  尹朝霞(东门街道社康中心主任):

  “医改为我提供了实现理想的平台”

  在调入东门社康中心之前,尹朝霞曾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心内科工作了20年,并于2010年转为全科医生。6年间,尹朝霞越来越喜欢全科医学,但面临的很多现实问题又让她很困惑。直到罗湖开出30万年薪面向全国引进优秀全科医生专家,尹朝霞毅然决定放弃北京户口与即将到手的博导资格,选择南下深圳。

  如今尹朝霞到罗湖东门街道社康中心工作已经一年半时间。“这里更符合我对全科医生工作的理解,基本上实现了对病人从生到死的照顾。”尹朝霞说,“社康中心一会进来一个小孩、一会进来一个中年人,一会进来一个老年人。”

  尹朝霞指出,深圳与北京相比,医疗资源无疑更加紧缺,但这也让深圳形成自身的独特之处,让全科医生有更多施展的空间,而且由于这里比邻香港的缘故,医疗制度与文化多少受到香港的一些影响。如果深圳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加以总结,或许能够在全国探索出医疗改革的新路径。

  “其实我来深圳之前对这里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只是觉得罗湖的医改符合我当全科医生的理想,于是就过来了。”尹朝霞说,“我的儿子在美国,所以我没有太多的顾虑,我的爱人为了支持我的事业,也从北京调到广州来工作。”

  这一年半以来,尹朝霞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东门街道社康中心的变化,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就医环境更加温馨,而且百姓对社康中心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2016年门诊量比同期上涨了39%,今年估计要上涨50%。“我以前是专科医生,但现在越来越喜欢全科医学。”尹朝霞说,“罗湖医改的先进理念,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实现理想的平台。”

  周明(罗湖医院集团妇二科、妇保科主任):

  “加强沟通,患者满意度更高了”

  “提倡改变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由来已久,关键是如何去落实。”周明认为,罗湖医院集团在这方面有很好的探索,罗湖医改的核心就是做强做大社康。

  周明还记得,2014年12月份他到社康坐诊的时候,社康的条件很艰苦,他带了一个B超医生、一个检验科医生下泥岗社康,但很多检查都没办法做。现在,在社康除了特殊检查,基本都能完成,而且检验结果得到医院承认。

  “以前患者对社康的印象很差,在交流的时候带着质疑的眼光。”周明称,现在已经彻底转变了过来,在社康中心基本的检查都能做,医生水平越来越高,不需要排队,诊费跟药费还有折扣,患者有什么理由不愿意来社康呢?

  周明介绍,从今年9月1日开始,集团副高以上的专家医生,要到集团下属的24家社康定期出诊,定人定时,方便社区居民找到专家看病。周明希望,通过专家到社康坐诊,为社区培养妇产科医生,能够处理简单的妇科疾病。

  现在,周明每周有两个半天时间在文华社康坐诊,坐诊经历也让他对医患关系有了新的思考。“在大医院留给每个病人的时间很少,但在社康中心有比较充足 的 时 间 可 以 跟 病 人 沟通。”周明称,与患者聊天的时间越长,患者的满意度就越高。“这也是社康中心的优势,通过增加沟通,来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增进彼此的理解。”

  唐平(罗湖医院集团社区糖尿病首席医师):

  “罗湖医生的集体荣誉感更强了”

  今年1月,唐平从罗湖医院调到社管中心,专门从事糖尿病的防控工作。“以前做专科医生时每天在医院忙忙碌碌,每天要看80多个病人。”唐平称,“现在我的重点不再是要看多少患者,而是要带领团队提高对糖尿病管理的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糖尿病有很多并发症,需要提前做好干预工作,培养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是唐平现在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如果并发症发作,将产生很高的医疗费用,而在前期控制得好,就能减少患者的负担。”唐平认为,罗湖医改从保疾病到保健康的转变,也为她的专业能力寻找到了新的空间与价值。

  唐平举例道,她有一次在查房的时候发现三个初诊糖尿病的患者,都是餐饮从业人员,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因此饮食不是那么规律,导致血糖发展到很高,被确诊为糖尿病。“以前我面对患者,都是尽快把问题处理完,没有那么多的健康宣教。”唐平称,但是现在我会深入了解患者个各方面的情况,通过收集信息制定面向特定群体的预防策略。

  据介绍,罗湖医院集团还在与技术公司合作,应用健康监测类的智能穿戴设备,如果患者的血糖太高或者太低,都会有一些提示,医生可以主动进行干预,不需要等着患者出现问题再来找医生。

  谈到罗湖医改带来的收获,唐平称,“现在对外说罗湖医院集团,基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罗湖医改给罗湖医院集团带来知名度提升,增强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

  翁海兵(仙湖社康中心全科医生):

  “收入水平提高,肩上责任也更重”

  8月28日下午,在仙湖社康中心二楼的家庭医生签约处,记者见到了全科医生翁海兵。每天早上8:00到晚上9:00,两班倒的就诊工作让翁海兵十分忙碌,但也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

  谈到2015年医改之后工作状态的变化,翁海兵笑着说“更忙了”。翁海兵的太太也是社康护士,两夫妻是同行,医改之后两人的感受一样,忙碌的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不过也比以前有了更多的成就感。“现在,社区有2000多人签约我做家庭医生,肩上的责任感比以前更重了。”翁海兵解释道,2000人的社区居民,这个数额看起来十分巨大,但社康根据年龄、身体状况进行了合理分配,这里面包含不少青年人,对于医疗需求并没有那么大,这2000人里最重要的是包含了30多个老年人患者。每周,翁海兵都有固定的一天专门用于电话回访这几十位病患,了解他们的近况,对他们的健康状况做出评估,有需要时还要上门探访,彻底了解病患的情况。

  提到医改之后的“获得感”,不可回避的是社康医生的工资收入比以前大幅提升了。“相比医改之前,现在我们社康医生的工资大概提升了30%-40%。”说起收入的变化,翁海兵表示,收入增多,也对全科医生的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仙湖社康中心有39名医护人员,9名全科医生,均进行了健康管理师转岗培训,这9名全科医生中还有4名是从国内引入的全科优秀人才,这都鼓励着他们不断学习、提高医疗能力,为社区居民更好地服务。

  “签约的人都来找我看病,还有病人推荐他们的亲朋好友过来。”现在,翁海兵有了不少自己的“粉丝”,不少病人特别信任他,如果翁医生在忙,他们宁可多等会儿。在罗湖医院集团优秀家庭医生投票评选期间,还有不少社区的朋友们自发为他投票、拉票。“能成为一名能力过硬、居民信赖的全科医生,也让我非常有成就感。”翁海兵笑着说。

  患者篇

  何阿姨(家住鹏莲花园):

  社康医生成了身边“学医的朋友”

  家住鹏莲花园的何阿姨现在逢人就夸社康中心的医生水平不错,特别是仙湖社康的“翁医生”,提到这位医生,何阿姨总会加一句“医术好,特别有耐心”。不过,在一年多以前,何阿姨还对社康中心的医生水平持怀疑态度,导致她态度转变的,是去年过年间的一件小事儿。

  去年大年初七,大多数人还没上班的时候,何阿姨却在家生病了。“大过年的,一个人在家头晕,浑身不舒服,直冒冷汗。”何阿姨一个人独居,特别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马上准备往大医院赶去看病。赶路出门时,却正好路过仙湖社康的大门,何阿姨犹豫了一下。

  “当时心里想着,大过年的,也不知道大医院好不好找医生,干脆先来社康看看吧。”何阿姨笑说自己当时“病急乱投医”,一头扎进了仙湖社康中心的大门。何阿姨看见一位医生在坐诊室值班,便把自己的症状一五一十地说了个清楚。

  翁医生耐心地听完了何阿姨的病症,先宽慰她不要着急,为她量了一下血压,发现血压高达160。“我一直担心自己身体不好,总怕自己得了什么大病,一看到这血压数这么高,当时心里就急了。”回想起第一次在翁医生这看诊的情景,何阿姨记忆犹新。“要是别的医生看到这么高的血压,肯定就给我开药了,但翁医生反而放下了血压计,和我聊起天来。”何阿姨后来才知道,翁医生当时就判断,她得的不是身体上的病,而是“心病”,所以特意和她聊了聊别的话题,让何阿姨放松心情,过了一会儿再量血压,果然回归正常了。翁医生劝慰她,放宽心,身体只是小感冒,没必要去大医院检查。随后,翁医生为她开了一些简单的感冒药,叮嘱了一些生活注意事项之后,何阿姨安心地走出了社康大门。

  这次看诊让何阿姨对社康中心产生了极大的信任,还签约了翁医生作为自己的家庭医生。两人都是广东人,相似的口音更让两人在生活中也成为了朋友。前段时间台风天不方便出门,何阿姨身体不舒服,便直接打电话翁医生询问病情,也得到了耐心的解答。“要是中国所有的医生都跟社康的翁医生一样,哪还有什么医患矛盾啊!”在社康看诊一年多,这是何阿姨对社康的真挚评价。

  周奶奶(家住仙湖山居):

  看病、取药、生活服务 社康全包了

  “签约家庭医生后,老伴儿这一年来都没住过院了。”同样签约了翁医生作为家庭医生的周奶奶,提起社康服务来,脸上都是笑容。周奶奶和老伴儿住在仙湖植物园旁的仙湖山居,两人都是八十岁左右,老爷子身体不太好,患上了肺气肿、前列腺癌,只能躺床休息,靠着周奶奶日夜照顾。

  老年人的慢病管理,需要医生和病人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自从去年周奶奶签约家庭医生以来,对两位老人的医疗照顾的责任,就落在了翁医生肩上。了解了两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后,翁医生每周定期给他们打电话询问健康近况,细心交代药品用额用量,一年多以来从未停歇。

  提起翁医生,周奶奶连连说“特别耐心、贴心”。原来,周奶奶的老伴儿每月都要吃一盒名叫“舒利迭”的进口药,过去未签约家庭医生以前,周奶奶每个月只能去罗湖医院排队取药,“排队取药时间比看病还长!”80多岁的周奶奶每月都要去排上半天队,十分苦恼。翁医生知道后,特别通过社康中心申请到了这种药品,让周奶奶在家门口的社康就能取药,再也不用受排队之苦了。

  除了日常的医疗照顾,社康还为社区老年人们提供各类福利信息。现在,周奶奶家里安装了专为老人设计的浴室防滑垫、防跌倒扶手,家里还有社区免费发放的手电筒、夜视灯,这些福利都是通过社康医生的口中得知的。“平时不管是小病的诊疗,还是我老伴儿这种慢性病管理,觉得社康都做得很到位。”周奶奶笑着评价。

  禹先生(家住东门蛟湖路):

  硬件软件全面改善看病更有保障

  禹先生去年刚刚退休,退休之前在深圳小学担任了20多年的美术教师工作。那时候工作很忙碌,任务很多,到大医院看病比较麻烦,他便常常来到东门社康中心就诊,那时候东门社康中心还是门诊部,后来才转为社康中心。

  作为东门社康的“老熟人”,禹先生最大的感受是社康硬件设施的变化。“以前的社康地方狭窄,设备陈旧落后,跟大医院不能相比,小感冒可以在社康中心看看,要做检查还得到大医院去。”他说,现在可以说有了巨大的飞跃,硬件、软件、医疗人员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比如现在肠镜胃镜也可以在这里做了,还招了很多新的医学研究生和博士生。

  “相比于大医院,我更愿意在社康看病,因为社康的医生都很热情、耐心。”禹先生还希望,作为社康中心,以居民居家养老的特点,设立智能化的社康服务中心,方便老人在家里就能看病。“罗湖区有不少高龄老人,不方便出门,除了医生上门服务,如果以后能够有视频看诊,那就更好了。”禹先生称,自己是一名画家,希望艺术家的想象可以在科技工作的实践中发生。

  彭女士也是东门社区的老居民,多年来一直在东门社康看病,一家人在东门社康中心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家婆今年已经83岁了,有糖尿病、高血压、风湿、脚痛等很多老年人疾病,出门不方便。”彭女士说,罗湖推出家庭签约医生服务之后,我们很快就签约了,费用便宜,服务又好,有什么需要都可以联系医生,我们非常放心。彭女士介绍,东门社康还会举办一些健康宣教活动,他们也经常会去参加,也学习到了不少健康养生的知识。

相关标签
罗湖
医改
病人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新疆:公立医疗机构将取消药品加成
新疆:公立医疗机构将取消药品加成

自今日22时起,新疆范围内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国...[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