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流行传播模式发生较大变化,性传播取代静脉**和非法采供血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主要途径。
十几岁的时候正是较好的青春年华,但是可能一个不慎感染到艾滋病。现在青少年已经是艾滋病的高发人群,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最小的只有14岁。
15到19岁的学生每年新报告感染人数都在上升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流行传播模式发生较大变化,性传播取代静脉**和非法采供血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主要途径。这意味着艾滋病感染从高危人群到一般人群流行,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而青年学生成为艾滋病毒感染高发人群。根据河北省卫计委公布的数据,今年以来青年学生感染增幅高达51.4%。“15到19岁的学生每年新报告感染人数都在上升,这对我国艾滋病防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国内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副主任汪宁说,“目前国内20多个省份都有报告,最小感染者只有14岁,而且大多是男孩子。”
3年前,小A在石家庄市疾控中心的一次干预活动中被检测出艾滋病毒时,他只有16岁。几年前背着家里辍学后,小A跟着一伙儿人混社会,并有了彩虹性行为。
“是一个很漂亮的男孩子,当时不仅感染艾滋病毒,梅毒检测也是阳性,状况很不好。”石家庄市疾控中心防艾专家刘淑君痛惜地说,“孩子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这么年轻、正在读书的孩子感染艾滋,毁掉孩子的一生,也毁掉一个家庭的幸福。”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性行为人群感染呈快速上升趋势。今年1至8月达25%,占到新发艾滋病毒感染者的1/4。
汪宁介绍说,研究机构曾在某地对**性接触者进行追踪研究,发现其发病密度达到每年4%,就是说每100个人里有4人会转成阳性。**性行为人群已经成为传播艾滋病毒最危险的人群。
健康教育水平还需提高,应针对青年学生实施有效干预
疾控专家表示,青年学生发生孩子男性行为大多通过网络交友,一些年龄较大、喜欢**性接触的人结识他们,在教会他们这种性行为的同时也把病毒传染给他们。
“发现的学生感染者中,并不都是大家认为的‘坏孩子’,多数纯粹是因为好玩、好奇,在搞不清性取向时发生了**性行为。大多通过网络交友,也有的是同学或朋友。
而且,**性行为人群多集中在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这表明艾滋病感染者已经从过去以贫困地区、知识文化不高的人群为主向经济发达地区、有文化人群发展。
记者了解到,《艾滋病防治条例》对防控宣教进行了详细规定,并要求高校、中学等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但在多数学校中实施并不理想。河北省教育工委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健康教育的教师都是校医兼职,教学能力和服务水平还需提高。
疾控专家表示,国内艾滋病传播途径转变为性传播为主,影响人群更为广泛,更需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尤其针对青年学生、**性接触等重点人群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
性教育在国内,不仅是学校,还有家长都是不知道怎么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的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的成绩,更加的应该关注孩子的性教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