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慢粒”发病率约为0.36/10万,发病年龄大多在45至55岁之间。多数白血病的确切致病原因至今仍不清楚,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放射性照射等。
今天是9月22日,也是国际慢性惰性白血病日。有最新的调查发现,虽然说靶向治疗让国际慢性惰性白血病成为了慢性病,但是8成患者没有坚持规范的去检测,治疗的效果堪忧。
据统计,我国“慢粒”发病率约为0.36/10万,发病年龄大多在45至55岁之间。多数白血病的确切致病原因至今仍不清楚,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放射性照射等。其中苯被认为是诱发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苯中毒可引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苯是塑料、橡胶、纤维、染料、去污剂、杀虫剂等的原料。而“慢粒”患者可能就是因为工作中接触苯的时间较长,在先期未予以重视,导致病情加重,从原本的中毒转变为白血病。
因此在生活中,要尽量少接触苯、甲醛等物质。当然,罹患慢粒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基因易感性等。由于“慢粒”起病缓慢,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患者最早出现的自觉症状仅为疲倦乏力、多汗,而这又是中老年人常有的现象,很少有人会将此当回事,因此很容易贻误较好治疗时机。
在“9·22国际慢粒日暨‘知晓我的融合基因’ 患者觉醒项目启动会”上,专家表示,“慢粒”过去一直被不少人认为是“不治之症”,随着医学的发展,该病已发展为像高血压、糖尿病等可控的慢性病,靶向药物治疗将慢性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到了19年。为防止患者出现耐药、不耐受等原因中断治疗,治疗期间定期检测非常重要,慢性髓性白血病病人要在3、 6、12个月定期监测融合基因,规范治疗。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