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肇庆的17岁少年小李(化名)从小右侧咬肌经常不由自主颤动,多次被人误会是在咬东西,更麻烦的是常年的颤动导致他右边咬肌异常发达,整个面部肌肉往右边拉纤,变成“大小脸”。
据了解,家在肇庆的17岁少年小李(化名)从小右侧咬肌经常不由自主颤动,多次被人误会是在咬东西,更麻烦的是常年的颤动导致他右边咬肌异常发达,整个面部肌肉往右边拉纤,变成“大小脸”。记者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获悉,咬肌抽搐的罪魁祸首竟是三叉神经痛,经过手术,小李的咬肌抽搐终于消失了。
从小学开始,小李就开始发现自己的右颊咬肌会不由自主地颤动,每次有2~3分钟的发作时间。有时候上课的时候发作,多次被老师误认为是在偷吃零食,发作时由于疼痛,张嘴受限,真是让他百口莫辩。
随着年龄的增长,颤动的频率越来越高。更令他担心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的脸严重不对称了——常年的颤动导致他右边咬肌异常发达,整个面部肌肉往右边拉纤,导致整个面部失去对称,变成“大小脸”。
今年5月初,小李来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医生通过检查CT、核磁共振等检查,均没有发现有神经压迫,这让医生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谜底还是由肌电图检测揭开,监测发现,小李的右侧咬肌、颞肌无论是平静时还是痉挛时,肌电兴奋性增高明显,咬肌肌电图呈干扰型肌电表现。
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勇介绍,具有“疼痛优选”称号的三叉神经痛,表现往往是疼痛,但像小李这种三叉神经痛运动(痉挛)表现多于疼痛的病例还是比较罕见的。专家提醒,像类似的伴有痉挛的三叉神经痛一定要及早就医,避免由于长期痉挛而导致面部肌肉变形。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