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医院副院长、卫生部高颅压与脑静脉病变诊治中心主任吉训明教授介绍,颅内静脉窦血栓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占全部脑血管病的1%。正常情况下,血液经动脉流入大脑。
在育龄期的女性,如果突然出现头疼以及视力模糊的情况,需要警惕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出现,并且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防止危险出现。
起病隐匿 易被误诊、漏诊
宣武医院副院长、卫生部高颅压与脑静脉病变诊治中心主任吉训明教授介绍,颅内静脉窦血栓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占全部脑血管病的1%。正常情况下,血液经动脉流入大脑,再经静脉流出大脑,颅内静脉窦血栓发生以后,血液经静脉流出受阻,导致颅内高压,脑静脉淤血和脑组织受压缺血、缺氧,继发脑缺血坏死和出血损害,最终导致病人昏迷甚至死亡。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原因多种多样,感染、脱水、口服避孕药、外伤、凝血异常、肿瘤等都可能诱发该病。其中,高凝状态是我国目前颅内静脉窦血栓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颅内静脉窦血栓由于起病隐匿,因而常被误诊、漏诊,具有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吉训明教授介绍,颅内静脉窦血栓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并不是突然发病。早期血栓形成时,由于颅内静脉窦没有完全阻塞,同时人体又有一定的代偿能力,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在血栓逐步增大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轻微症状。只有血栓延伸到一定程度、突破人体代偿极限时,才会出现明显症状。由于不同病人的血管结构不完全相同,形成血栓的速度不同,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颈部僵硬、耳鸣等。
高发人群 新生儿和育龄期女性
颅内静脉窦血栓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新生儿和育龄期女性,因而这两大人群应警惕。“新生儿在生产过程中水分丢失,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脑血栓;还有一部分发病群体是高凝体质的孕产妇。部分怀孕妇女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遇到诱发因素会导致静脉窦血栓形成。产妇发生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情况更常见,产后三天发病的比例最高,少数孕妇分娩后马上发病,主要变现为头疼、恶心、呕吐、精神萎靡甚至癫痫抽搐;还有一部分育龄期女性发病是由于服用避孕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此外,月经周期不正常的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使用各种中药或西药调理后,也容易干扰身体内分泌平衡,导致静脉窦血栓形成。” 吉训明教授介绍道。他还强调,有些儿童和青少年由于长时间使用电脑或看球赛不注意喝水,引起血液浓缩,也会导致血栓形成。此外,外伤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曾有家长因孩子不认真学习,打了孩子一记嘴巴后,孩子出现头痛,逐渐昏迷,被诊断为颅脑损伤促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例。一些年轻男性在过度饮酒后也会出现血液浓缩、高凝状态而发病。
早期诊断 80%的病人可控制症状
“目前,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关键是早期诊断,一旦诊断正确,80%的病人能够控制症状,并生存下来。” 吉训明教授表示,在基层医院最简单的诊断办法是通过眼底镜检查。随着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80%至90%的颅内静脉窦血栓通过CT都能诊断。血管造影检查是颅内静脉窦血栓诊断的最终金标准。“确诊是不是颅内静脉窦血栓,通常核磁、CT、造影其中的一项检查就能够判断,但是因为这个病相对少见,当一种方法拿不准的时候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进一步证实。 ”
Tips
如果基本在早期发现,就可以很好的进行治疗,同时对症治疗也是缓解疾病症状的方法,因此治疗也同样决定着是否能够控制疾病的发展,这也是最关键的。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