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疾病要闻 > 中外联合启动西部麻疹监测项目

中外联合启动西部麻疹监测项目

时间: 2013-04-24 13:49  来源: 健康报   编辑:

4月22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启动加强西部地区麻疹监测项目。

摘要:

  4月22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启动加强西部地区麻疹监测项目。该项目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100万美元,帮助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新疆、四川、陕西、青海、宁夏、内蒙古、重庆、甘肃提高麻疹监测工作质量。

  该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帮助提高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质量,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杜绝迟报、漏报甚至瞒报等行为;开展疑似麻疹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推进地市级麻疹核酸检测和省级麻疹病毒分离工作;规范疫情调查与处置,提高反应速度,加强病例管理,控制院内感染;开展以医院就诊人群为基础的麻疹血清学抗体水平调查,了解人群免疫水平和易感性,为进一步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提供基础数据;组织对麻疹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对重点地区的督导、考核、评估等。

  去年年底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麻疹病例报告数明显上升,国内麻疹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局部地区常规免疫工作滑坡,疫情监测、报告、处置不及时等是主要原因。专家介绍,监测是评估麻疹预防接种效果,发现高危地区、高危人群、高危因素,及时有效处置疫情的重要手段。目前,西部地区麻疹监测工作经费匮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能力落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且素质不高,同时交通条件、人口分布、文化传统等因素也制约了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麻疹监测各项指标明显落后于东中部地区。

  求医小科普: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Koplik’s spots斑)。单纯麻疹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侵入人上呼吸道和眼结合膜上皮细胞内复制繁殖,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入血流(初次病毒血症),病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在该处广泛繁殖,大量病毒再次进入血流,造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出现高热和出疹。目前认为麻疹发病机制:①麻疹病毒侵入细胞直接引起细胞病变;②全身性迟发型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麻疹皮疹、巨细胞肺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和异性麻疹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

  麻疹的传染性极强,人类为单独的自然宿主。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以往约90%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多。成人多因儿童时换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可受母体抗体的保护。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力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儿的保护能力也下降,故近几年来成年人麻疹及8个月前婴儿发病率有增加增加趋势。成年人病例增多同样源于体内有效麻疹抗体缺乏,一部分患者过去未接受麻疹疫苗接种,另一部分接种过疫苗仍然发病。流动人口患病数增加可能与流动人口疫苗覆盖率低有关。

相关标签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昨日大暑入中伏 当心空调病、结膜炎
昨日大暑入中伏 当心空调病、结膜炎等季节病

昨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夏天也开始进入中伏。天气到了一年中最湿热的...[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