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疾病要闻 > “老掉牙”不正常 牙菌斑可致吸入性肺炎

“老掉牙”不正常 牙菌斑可致吸入性肺炎

时间: 2013-04-07 08:42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老掉牙”是不正常的。其实牙齿的寿命和人的寿命一样长,如果没有严重的牙周疾病和龋齿,“老掉牙”完全可以避免。牙齿松动、牙龈萎缩、刷牙出血,这恐怕是老年朋友口腔现状。

摘要:

  在美国,60岁老人的牙齿保有率平均为26颗,而我国成年人从30岁开始直到60岁,平均每三年就掉一颗牙,大多数人是带着缺了10颗牙的笑容步入老年生活的。

  牙齿松动、牙龈萎缩、刷牙出血、牙缝一天天变大、一张嘴露一口烂牙……这恐怕是我国很多中老年朋友的口腔现状。

  很多人认为“老掉牙”是正常现象,而济南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病诊疗中心主任薛兰德告诉记者,“老掉牙”是不正常的。其实牙齿的寿命和人的寿命一样长,如果没有严重的牙周疾病和龋齿,“老掉牙”完全可以避免。

  牙菌斑致老人患上吸入性肺炎

  几个月前,75岁的张大爷突然发烧39℃,不停咳嗽,还伴有胸闷、胸痛。医生仔细检查后诊断为吸入性肺炎,但却迟迟找不出感染原,怀疑是口腔内的细菌作祟,于是找来口腔牙周黏膜科的专家,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原来是牙菌斑惹的祸。老伴李大妈说:“他的口腔卫生习惯很差,不爱刷牙,我劝过很多次,但固执的老头子就是听不进去。”

  因口腔问题而感染肺部疾病,听起来也许不可思议。但是,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人及卧病在床的慢性病人身上。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至少有30%的老人饱受这种困扰。原因是在口腔滋生的细菌随着唾液及食物残渣进入体内,老人咳嗽反射能力较低,病菌在肺部残留48~72小时,就易导致吸入性肺炎。

  薛兰德说,张大爷正是吃了不爱刷牙的亏。因为吃完东西20分钟后,口腔若不清洁,齿缝残存食物,造成细菌在牙齿与牙龈接缝处堆积,就会产生肉眼看不见、透明而黏稠的牙菌斑。而“牙周病”这个咱们普通人熟悉而又陌生的病症,已被医学界定论为继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也是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

  牙齿寿命应该和人的寿命画等号

  牙齿是全身最坚固的组织,它的寿命本应和我们自己的寿命一样长。薛兰德说:“现在患者看牙基本上属于被迫,不疼到忍无可忍就不来医院看病。牙周病虽然早期症状不太明显,但后果严重。如果没有患牙周疾病,牙齿是会伴随我们一生的。”

  薛兰德在专家门诊感触最深的就是那些因患了牙周病没注意及时治疗,导致牙齿严重松动甚至成排松动才来看牙的人。但到此时,即使是口腔专家也回天乏术了,牙齿往往已经无法保留,松动的牙齿甚至用手不费吹灰之力就可拔出来。

  薛兰德说,牙齿是由牙槽骨支撑,牙龈覆盖在牙颈部及牙槽骨之上,牙槽骨好比建筑物的基石,不难想象,如果基石出现问题,那看似牢固的建筑物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所以健康的牙龈、牙槽骨是牙齿牢固的基础。健康的牙龈应该呈浅粉红色,其边缘紧贴牙颈部,质地坚韧而不易出血。

  专家提醒说,有些人刷牙时刷毛上有血迹,咬食物时食物上有血迹,或发现有牙龈红肿,一碰就出血;有些人牙齿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牙根暴露或牙龈红肿、有脓;有些人出现口臭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都说明出现了牙周问题,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定期洗牙 三个月更换一次牙刷

  刷牙是预防牙周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不过“有的人刷了一辈子牙,都不会刷牙。”薛兰德提醒大家,刷牙要选择软毛、小刷头的牙刷。刷牙时刷毛一半放在牙齿上,一半放在牙龈上。

  牙刷毛应与牙面呈45度角,不要横向刷,要面面俱到。老人刷牙时切记不要用力过猛,要顺着牙缝方向慢慢刷,且刷牙的时间要长一点,可起到按摩牙龈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

  一把牙刷不要用得太久,以三个月左右为宜。一旦刷毛弯曲、倾斜,就应更新。另外,老年人牙床萎缩,牙缝变宽,进食后牙缝容易嵌塞食物残渣,此时合理使用牙签或牙线。牙签最好选用扁平木质的,使用时用力要适当,不要过猛过急,避免损伤牙龈。用牙线洁齿可用专业牙线或牙线签,将其压入牙缝,反复提拉,以清洁牙齿的邻面。

  刷牙可以预防牙结石的形成,但牙结石就是矿化了的菌斑,它沉积在牙面上,质地较硬,附着较紧,牙刷是刷不下来的。因此定期清洗牙菌斑和牙结石是非常有效的保护措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洗牙。

相关标签
牙菌斑
吸入性肺炎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昨日大暑入中伏 当心空调病、结膜炎
昨日大暑入中伏 当心空调病、结膜炎等季节病

昨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夏天也开始进入中伏。天气到了一年中最湿热的...[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