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内科 > 中医 >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靠人才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开学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靠人才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开学

时间: 2022-09-01 16:01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王林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暨国医大师学术经验传承研讨会同期召开

摘要: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暨国医大师学术经验传承研讨会同期召开

  为了满足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迫切需求,加快建设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培育一批中医药领军人才,打造国内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的示范高地,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开学典礼于2022年8月27日-28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来自国内各地中医药事业的中流砥柱的首批学员齐聚一堂。同期,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共同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暨国医大师学术经验传承研讨会"顺利召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秦怀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长卢国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王启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国内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国内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国内工程院院士田金洲、国内工程院院士徐兵河、国内工程院院士肖伟、国内工程院院士范先群、国内工程院院士邬堂春、国医大师孙光荣、国医大师韩明向、国医大师王庆国、北京中医药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苟天林、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兼岐黄学者刘清泉、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等二十余位重要领导、六位两院院士、三位国医大师、三十余位岐黄学者和首都名中医专家出席会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开学典礼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她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学院建设高度重视,委托王琦书院开展岐黄学者培养,参与高层次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刚刚过去的7月,第四届国医大师和第二届国内名中医表彰大会,国内中医药人才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两个会议的成功召开,有力地推动中医药人才工作迈向新高度、踏上新台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说,"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开学开班,是北京中医药大学贯彻落实两个会议的具体举措,更是全系统重视人才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的一个缩影,具有很好的**作用和导向意义"。紧接着她提出王琦书院要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的岐黄学者培养方案,聚焦进一步提升岐黄学者四个能力(中医药思维能力、临床研究能力、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战略思维能力),走出一条师承教育的新路子,推动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强起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王启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王国辰,国医大师孙光荣,国内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先后致辞。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院长,国内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在发言中强调,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的成立承担着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和高等人才教育新路径的重大历史使命,学院拥有115位两院院士、国医大师的强大师资阵容,学员来自中医药领域佼佼者,有岐黄学者、国内名中医、首都名中医和来自海外的中医药优秀人才代表。

  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鼎力支持和指导下,秉承"发经典之奥义、融现代之新知、汇百家之言论、畅自由之思想"办学宗旨,选聘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国学大师等重量级专家学者作为特聘教授,针对岐黄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开展多学科分类型培养:临床型以培养带动整个中医药行业服务能力提升的临床大师为目标,科研型以培养准确把握科学前沿,学术交叉的科研大家为目标,该创新培养模式将切实提升中医药原创思维能力、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以及战略思维能力,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医药人才教育新模式。

  作为首批学生代表的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兼岐黄学者刘清泉现场发言,作为一名从医35年的老青年的中医大夫,刘清泉立志将会在王琦书院与导师们共同研习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走中西医结合之路,不断提升中医学术力量。

  随后,与会领导与嘉宾共同见证了王琦书院开学典礼仪式,余艳红书记、秦怀金副局长、王启明副司长和王琦院士为新聘教授颁发了新聘特聘教授证书,并举行了王琦书院岐黄学者及高徒拜师仪式。田金洲院士主持院士、国医大师学术沙龙,范先群院士、邬堂春院士、肖伟院士、徐兵河院士、孙光荣国医大师、王庆国国医大师、韩明向国医大师先后就高端人才培养发表讲话。

  同期举办的学术盛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上,线上线下与会专家学者共计2000余人参加。王琦院士指出今年适逢中医体质分会成立二十周年,二十年来,分会推进了中医学科的发展,为健康国内做出具体的工作,同时也为中医药推向世界做了特殊的贡献。尤其是从理论体系构建到标准建立,从基础研究到推广应用,中医体质学研究成果已初步转化为各种实用技术。未来分会还将在生命科学,公共卫生"治未病"领域做出更加卓越的工作。

  由国医大师王琦院士创立的中医体质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学科,也是北中医的高峰学科、特色学科。在王琦院士的带领下,中医体质学以人民健康需求为**,积极的推进九体医学健康国内计划等一系列的行动,构建人体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调控体系的国内方案,为服务健康国内战略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2021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成立,开创了我国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的新篇章。王琦书院将是我国中医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积蓄高地、培养之地。

相关标签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