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肿瘤科 > 肿瘤科 > 探秘高博移植,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探秘高博移植,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时间: 2021-12-02 08:55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王林

“1314”——这是高博医疗集团北京、上海及广东三大院区陆续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以来,截至2021年9月底完成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例数

摘要:

  “1314”——这是高博医疗集团北京、上海及广东三大院区陆续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以来,截至2021年9月底完成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例数。这个数字从数值上体现了“年轻”的高博在我国血液病移植领域所贡献的力量,同时从寓意上看,也是极好的,因为,对于很多的血液病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就是关于TA们一生一世的“救命稻草”,它代表着爱与希望、关系到无数的小家和大家。

  在“1314”这个数字背后,是患者和爱TA的人们与命运抗争的生动故事,同时也是由在移植领域有着超过30年实践经验的三位移植“大咖”——吴彤、王椿、李春富带领的医护团队,秉承“患者需求至上”的初心,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结果。

  复杂的疾病,复杂的技术,不惧挑战的团队

  升入小学,对于小朋友和年轻的爸爸妈妈来说,是意义非凡的,它代表着新的人生篇章的开启。但在这一节点上,苒苒和她的爸爸妈妈却要承担起更多艰难的考验与挑战。

  2017年,刚上小学不久的苒苒辗转两地,最终被确诊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在接下来的几年,本应该快乐无忧、充满童真的苒苒先后经历了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在这期间还不断会发生病毒感染、败血症、血小板降低带来的尿血、便血等,“求生”是这个小女孩那段时间的人生关键词。

  在苒苒妈妈坚决“不放弃”的支持下,一家人抱着一丝希望来到北京,找到了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博仁医院的医生团队,通过两次CAR-T治疗+二次移植,苒苒终于获得了完全缓解,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

  虽然在CAR-T治疗期间,苒苒出现了肺出血、心衰、神经症状等严重的治疗反应,二次移植时也发生过败血症,但在经验丰富的潘静主任及吴彤主任团队及时、有效的医治下以及苒苒面对病魔从不退缩的坚强抗争下,峰回路转,再现生命奇迹。

  苒苒只是来到高博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众多患者的一个缩影。

  来到这里的患者,TA们涉及的病种近20种,有被大家熟知的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纤维化等血液肿瘤,有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等良性的血液病,还有自身免疫病、儿童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免疫及代谢相关疾病;TA们可能经历了多次疾病的复发难治,辗转多地、多家医院求治,经历了多种方案的治疗;TA们年龄跨度超过70岁,有小至1岁的幼儿,也有大至71岁老年患者。

  患者及家人们辗转多地只为寻得更好的移植治疗,是因为,对于很多的良、恶性血液病来说,这一技术仍然是唯一的可治愈手段;而TA们慕名来到高博,是对高博医生团队的信任,而领队的三位主任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早已享誉海内外。

  谈到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无疑是一项技术活,而且非常复杂,涉及了供者选择、移植前预处理、个体化的移植方案制定,以及后续复杂的并发症管理。尽管在临床应用已有半个世纪余,但它的实施和患者管理仍然极度考验医生团队的实力,过程中极其复杂且难以预料的情况多,充满着诸多高难度挑战。

  在高博,专家团队持续不断创新探索,凭借不断创新的移植技术持续拓展治疗宽度,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方案不断精进治疗难度,细致周到的全流程管理致力提升治疗的温度,让患者在这里恢复生命本来的长度。“患者需求至上,能救一个是一个”已成为这支团队共同的座右铭。

  “人人有供者”时代,移植技术不断创新

  供者的选择曾是制约移植应用的关键因素,但随着技术的进展,从自体到同基因、异基因,从同胞相合到亲缘半相合,再到非血缘相合,“移植人人有供者”已然实现。

  但在这样的时代,高博的专家们不仅练就了过硬的看家本领,实现了上述移植种类的全覆盖,同时在不断创新供者选择、创新移植技术方面,可谓是不遗余力,为众多复发难治、疑难重症患者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在我国有“地贫之父”美誉的高博医学(血液病)广东研究中心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李春富教授,在国内开创了地中海贫血半相合联合非血缘脐带血互补移植技术,为这类患者的移植加上“双保险”,成功将重度地贫患者的移植治愈率提升至97%。

  而近几年来,李春富教授则潜心钻研让地贫患者“更加安全的移植技术” ——TDH技术。据了解,与传统技术相比,这一技术具有移植死亡率低、排异反应发生率低、血细胞输注需求少、合并症发生风险低、在院时间短、免疫抑制剂应用减少、随访时间短、移植后恢复正常生活快等一系列优势。

  这两种移植技术可以说是很多地贫患儿的“脱贫之光”,在今年,双胞胎姐妹思思文文就分别接受了“单倍体+无关脐血”的双保险方案和新的TDH技术,成功实现了“脱贫”。

  而此前,在长达近7年的时间内,两姐妹还在辗转医院输血维持治疗,在骨髓库和脐血库查找,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供者,情况不容乐观。

  高博医学(血液病)上海研究中心王椿教授则是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移植方面具有极丰富经验,其早在2000年,即在国内首次采用非亲缘HLA一个位点不合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获得成功,为重型再障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希望”之路。同时,在2002年成功地开展了自体移植加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工作,当时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报道。

  而在CAR-T治疗问世,并率先在血液肿瘤领域获得成功后,高博医生团队紧跟学术前沿,持续创新突破,在CAR-T治疗领域实现了学术引领。

  在此基础上,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博仁医院吴彤主任团队将CAR-T治疗与移植相结合,针对预后差的原发难治或复发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提出了CAR-T缓解后桥接减低毒性的预处理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使患者预后得到了显著的改善,1年总生存率达到了87.7%,无病生存率达73%,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的杂志《英国血液学杂志》,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而既往难治复发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挽救性异基因移植的无病生存率仅为20%~30%。

  个体化的方案,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

  移植覆盖的病种多、技术种类多及患者年龄跨度大,无一不体现着这一技术实施和患者管理的难度与挑战,根据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的移植方案是高博医生团队移植成绩单的重要保障。

  对于供者选择,吴彤主任团队利用高博整合诊断中心的二代基因测序等技术进行分析,提出了在传统HLA配型的基础上,结合基因测序等技术对患者和供者的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供者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评估,从而优化供者选择。

  这一创新的供者选择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移植后复发、感染及排异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为移植达到良好的安全性及更佳疗效奠定好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个体化的移植方案、合并症的监测与防治、移植后的维持治疗、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吴主任团队在丰富临床经验、持续创新能力及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加持下,也具备了超强实力。

  同样,王椿教授团队也是精兵强将,成绩斐然。

  首先,团队针对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移植患者,采用了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的改良预处理方案,使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达到近70%,而国内平均水平仅30%~40%,国外同期报道的水平为41%。

  而针对骨髓纤维化患者,王椿教授带领团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改良预处理方案,将移植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92%,而此前即使采用低强度预处理方案,患者5年生存率也仅为45%。

  此外,王椿教授团队对移植后复发进行了重点攻关。团队在国内最早建立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嵌合状态监测技术,就是在患者做完移植手术以后,用科学的手段监测植入细胞的百分比,确保在复发之前,通过观察细胞数量百分比来及时采取干预手段,进行药物调整,从而有效降低移植后的复发率。这一技术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个关键技术的应用,使王椿教授团队的移植成功率达到了60%。

  李春富教授在地贫方面的移植方案早已载誉满满,“地贫之父”之称即可见一斑。早在2008年,李教授即创立了针对地贫移植的“NF-08-TM”南方08方案,在全相合移植中取得良好疗效,将地贫移植治愈率从原来的60%提高至90%以上。

  多学科团队高效协作,为移植患者保驾护航

  正所谓“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样一项复杂治疗技术中,复杂的疾病、复杂的患者、复杂的全流程管理,多学科团队的综合管理是必需的。

  为了给移植患者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服务,在高博团队成员中,不仅有权威的移植“大咖”,还包括了整合诊断、呼吸与重症、感染影像学等领域专家,这样可以保证患者能在精准诊断的指导下得到更好的移植方案,同时对于移植前后的肺部并发症等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得到更加专业的诊断与治疗。让专业的人做专业事,无疑是最好的、全社会普适的道理。

  在高博收治的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进行二次移植的。据CIBMTR(国际骨髓移植研究中心)统计结果,二次移植的长期无病生存率(LFS)仅约为20%~30%,复发率为40%,非复发死亡率为40%。

  而吴彤主任带领的医疗团队完成了近五十例的异基因移植后复发患者的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通过优化的移植方案、精细的供者选择及团队综合的管理实力,患者的整体生存率达到了78.9%,无病生存率为68.7%,这一数据远高于国际整体水平。

  如果说二次移植的难度较大,那再加上老年患者,则更加是难上加难。TA们基础疾病多、心肺等脏器功能减退,对于治疗的耐受性大大下降。但王椿教授团队没有放弃这部分患者,而是选择迎难而上,勇于挑战,坚持“能多救一个患者就要多救一个”,目前团队成功治疗的患者最高年龄已达71岁,从另一侧面体现了团队的综合管理实力。

  但这绝不是王椿教授团队的能力“天花板”,王教授曾谈道:“在移植年龄方面,我和团队始终在学习和追赶国际,发达国家目前能做到75岁,日本甚至有80岁,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王椿教授话语间流露出的自信其实是对移植患者管理事无巨细的关注与优化,以移植后的感染为例,王椿教授带领团队从“预防”和“感染早期诊断”入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感染防治体系,在大大降低感染发生率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安全度过感染,坚持到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恢复。

  我们都知道,移植后初期,患者造血和免疫系统还没有重建,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出现病毒激活和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如不能快速有效地控制感染,则很容易发生全身脏器衰竭,最终导致移植失败。

  移植后感染防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其中,尤其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肺部并发症,其带来的患者死亡占到了移植死亡的约50%。而在高博进行移植的患者,肺部并发症的防治由一支被称为“呼吸领域最懂血液病、血液病领域最懂呼吸”的团队来保障,领衔专家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高博医疗集团呼吸与重症学科带头人张波教授。

  据了解,除外高博各院区内的住院患者,在高博健康小程序上,每月有超百名移植患者慕名而来,希望张波教授能在肺部并发症方面给予更加专业的诊治建议。

  此外,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特聘兼职教授、医学影像学首席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放射科主任李宏军教授也是高博的会诊专家,目的就是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及时、准确、高效的影像学诊断。

  也正是在多学科团队的精诚合作下,高博为众多移植患者构筑起了一片港湾,在这里,希望还在,未来还在。

  移植患者的治愈路上,高博始终在这里

  在医学领域,很多大家不止一次提到,医学不是技术,而是一门艺术,医学专家们灵活应用“理性”的技术、药物,抚慰的却是患者及家属的心灵,在这医患交流的过程中,用的他们的“心”与“情”。就如李春富教授所言,本可以像其他的退休老人一样,在冰岛浪漫看雪,但他放心不下的是那些还需要医治的地贫患者,所以选择了坚守临床。

  高博正是聚集了这样一批极具情怀的专家,坚守临床,有一份光发一份热。也正是因为这份情怀、这份热情,在医患交流的过程中,专家们还收获了自己专属的“外号”,如李春富教授的“地贫之父”、吴彤主任也因为亲切和蔼的形象被患者亲切地喊为“妈妈”。

  此外,除了临床诊治,围绕移植患者,高博对接了70多家公益基金会,为患者降低移植负担;同时还携手了更多的患者组织和公益组织从非临床角度支持患者,只为能在患者及家属的战斗路上提供多方的援助,温暖这条艰难但有需要且充满希冀的“治愈之路”。据初步统计,目前高博公益项目得到救助的患者超过千例,资助金额超亿元,其中即包括了移植患者。

  不为其他,高博携手专家团队所做的所有工作也仅仅是希望能让患者在这里,能看到未来,看到自己。

相关标签
探秘高博移植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