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而胃癌是消化道肿瘤中最为常见一种。根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全球第三,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根据卫健委的数据显示,
谈“癌”色变,这是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在欧美,想找到一位胃癌患者很稀罕,而在国内,胃癌每天都会发生……
国内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而胃癌是消化道肿瘤中最为常见一种。根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全球第三,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根据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我国胃癌发病率占全球40%,每年有50万新发病例,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其实,消化道肿瘤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和治疗,治愈是完全有可能的。”武汉同济医院消化内科刘梅教授介绍,以胃癌为例,早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高90%,而一旦发展到了晚期,5年生存率则不足30%。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延长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也是提高我国消化道肿瘤防治水平的关键点。
--------------------------------------------------
刘梅
武汉同济医院消化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副主任、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青年委员;
湖北省消化内镜学会常委;
武汉市消化内镜学会委员;
武汉市消化内镜分会ESD学组组长。
----------------------------------------------------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平时注意规避三大元凶,就可以预防胃癌的发生。
首要元凶——饮食不当
刘梅教授提到,饮食不当是胃癌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日本学者研究发现,东亚地区人群的饮食习惯,如经常食用高盐、熏制食物、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食品,这些刺激因素会诱发胃的肠上皮化生,最终导致癌变。熏制、腌制或烧烤类食品受到很多亚洲人的青睐,但因其含有一定量的致癌物,如-丙烯酰胺、苯并芘等等,适当摄入可能无大碍,长期偏食确实会对胃造成伤害,甚至发生癌变。
谈之色变——幽门螺旋杆菌
另外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最近广受关注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大约近50%的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幽门螺旋杆菌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可以引起胃溃疡和胃癌。国内约有六成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研究显示,HP感染与进食习惯密切相关,应及时筛查,及时治疗。
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
第三大危险因素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该疾病被列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以及伴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此外,胃癌发生的另一危险因素是胃切除术史。有胃切除术史,尤其胃大部切除术史的患者,是胃癌发生的高危人群,目前原因尚不清楚,但临床上有接近3成胃癌患者曾有胃切除术史。因此在胃癌术后15-20年左右须提高警惕,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排除胃癌可能。此外,长期吸烟作为胃癌单独危险因素,可将胃癌的发生危险性提高1.5倍。
以上危险因素既可以单独存在,又可以叠加,上述存在危险因素越多,胃癌发生可能性越高,另外越是高危人群,如萎缩性胃炎、胃切除术患者越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预防胃癌的发生,并定期进行胃镜筛查。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