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内科 > 内科 > 刘文华院长:中医治糖尿病效果如何 有望“戒掉”胰岛素

刘文华院长:中医治糖尿病效果如何 有望“戒掉”胰岛素

时间: 2020-08-11 17:52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志飞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达1.2亿人,位居全球第一;我国糖耐量受损人数达4.86亿人,同样位居全球第一;我国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数...

摘要: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达1.2亿人,位居全球第一;我国糖耐量受损人数达4.86亿人,同样位居全球第一;我国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数达到130万之多。

  更让人担忧的是:糖尿病发展到后期,往往会出现眼底视网膜病变,会出现心脑血管意外,会发生糖尿病足,会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会引起糖尿病肾病。这些严重的并发症严重损害着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

  从《重庆晚报》的一则报道说起

  就在2019年5月,《重庆晚报》报道一位55岁有着10年糖尿病史的患者杨林(化名),在自己家中处理了一个鸡眼,导致典型的“糖尿病足”感染,而且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症状,通过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最终竟落得只有截肢才能保命的结局。这不禁让感慨,因为修脚不小心割伤了脚,出现组织严重感染,导致9天后被截肢;这也不禁让人反思,现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往往是没有早诊断、没有早治疗,特别是没有正确治疗。

  糖尿病为何越治越多?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糖尿病患者500多万,每天增加约1.5万人!现代医学日益发达,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多,新的治疗药物层出不穷,但就是阻挡不了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的汹涌之势!!糖尿病为何越治越多呢?刘文华院长分析,精神压力大,不合理饮食,不了解后果,导致糖尿病多发高发;在治疗上只在乎血糖指标,不改变治疗观念,只选择西药,不重视中医,导致糖尿病越治越多。

  胰岛素越打越多,血糖却越来越高?

  糖尿病的发生表明了人体血糖调节机制已经出了问题,如果没有在这个层面上去解决问题,高血糖将不能解决。胰岛素、降糖药是外源性的补充,不管使用多少,都不能解决胰岛β细胞功能不正常的问题,胰岛素打得再多,降糖剂量吃得再大都无济于事。

  大剂量的外源性激素作用于人体,加快了人体自身血糖调节机制的破坏。随着病情发展,只有加大胰岛素和降糖药剂量才能控制血糖,但大剂量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往往会出现低血糖,低血糖一旦出现,就需要补充糖分来缓解!如此恶性循环,血糖自然越来越高了!

  如何才能更彻底的治疗糖尿病?

  改变错误观念、坚定信心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应当优选中医治疗。很多患者都走进了一个共同的误区,就是认为得了糖尿病,就要一辈子服用降糖药,但结果是剂量越用越大,品种越用越多,最后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西药治疗糖尿病,只能是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选择使用,比如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可选择西药控制治疗。

  因此,要彻底改变糖尿病一辈子治不好的错误观念,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糖尿病是可以治好的。

  五益绿色治疗,有望“戒掉”胰岛素

  五益绿色治疗是对人体有好处的五种治疗方法的简称,是

  一套完整的绿色康复体系,涵括心理治疗、运动治疗、物理治疗、饮食治疗、中医中药。简称心疗、体疗、理疗、食疗、中药治疗。坚持五益绿色治疗,就有望停用降糖药、“戒掉”胰岛素!

  1、心理治疗—静心养心:每天坚持睡前听养生音乐30分钟,放松身心。

  2、运动治疗—通经活络:每天坚持有氧运动30分钟,调节身心。

  3、物理治疗—全身排毒:每天坚持睡前“中药泡脚”30分钟,全身血管排毒。

  4、饮食治疗—均衡营养:糖尿病患者是吃出来的,也可以通过营养均衡再把它吃回去。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最简单、最直接、最安全的方法。

  1)少吃:要严格控制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热量、高GI食物;

  2)多吃:饮食要清淡,多吃高蛋白、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食物;

  3)多餐:要少食多餐,每天要吃5-6餐,要严格按照预定方案进食;

  5、中医中药—平稳阴阳:中医治疗糖尿病历史:中医治疗糖尿病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病”分上消、中消、下消。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机:“多瘀”“多虚“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疏肝解郁、健脾益气、清泄胃热、滋养肾阴,调整人体内部环境,改善患者代谢状况,恢复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消除临床症状及并发症,血糖也将趋于长期稳定。

相关标签
糖尿病
治疗
胰岛素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