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是终末期股骨头坏死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假体关节替代病变关节,获得关节的基本使用功能。而髋关节作为人体最重要的承重关节,对于站立行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终末期股骨头坏死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假体关节替代病变关节,获得关节的基本使用功能。而髋关节作为人体最重要的承重关节,对于站立行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髋关节假体又有着极其精细复杂的结构,任何一个细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术后效果和使用年限,所以假体的选择一定要慎重!
那么,如何选择适合的髋关节假体?成都保髋股骨头医院孙伟院长带你了解:
一、需要了解 人工髋关节的构造
谈到人工髋关节的时候,很多患者是一脸懵的,从一个全髋关节来说,它由球头、股骨柄、髋臼杯、内衬组成。手术是将股骨柄嵌入骨髓腔中,起固定承重的作用,而球头和内衬则构成了摩擦界面——直观看起来,就像一个球(球头)在半圆形的杯子(臼杯+内衬)里转动。
二、需要知道 假体使用的影响因素
因素1、假体使用寿命
关节置换后假体能用多长时间,一直是患友们最关心的问题,而影响使用寿命的因素主要和磨损有关,关节假体的磨损主要发生在球头和内衬之间的摩擦。不同假体材质的耐磨性能不一样,因此考虑假体使用寿命因素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假体材料以及合理的摩擦界面组合方式。
◐球头材质:主要有金属球头、黄陶球头、粉陶球头、黑晶球头。球头使用寿命:金属球头<黑晶球头<黄陶球头<粉陶球头。
◐内衬材质:主要有金属内衬、聚乙烯内衬、陶瓷内衬、黑晶内衬。内衬使用寿命:聚乙烯内衬<金属内衬<黑晶内衬<陶瓷内衬。
◐球头和内衬构成髋关节的摩擦界面,由此搭配出来摩擦界面的组合大致分为:
*硬对软:金属对聚乙烯、陶瓷对聚乙烯、黑晶对聚乙烯
*硬对硬:陶瓷对陶瓷(黄陶、粉陶)、金属对金属、黑晶对黑晶
按照摩擦系数排序:陶瓷对陶瓷<黑晶对黑晶<陶瓷对聚乙烯<黑晶对聚乙烯<金属对聚乙烯<金属对金属。(其中陶瓷材质:粉陶<黄陶)
因素2、假体使用稳定性
假体不稳定,意味着术后会出现疼痛、松动、下沉等情况,甚至需要二次翻修,因此保持假体长期稳定性非常重要。而假体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髋臼杯和股骨柄与骨的固定程度,因此,假体髋臼与柄的设计和固定方式对关节置换手术的远期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影响髋臼的稳定性
影响髋臼假体稳定性主要与髋臼的固定方式有关。固定方式主要分为骨水泥固定和生物型固定。生物固定的髋臼由髋臼杯和内衬组成,水泥固定的髋臼没有髋臼杯。
✔生物型固定 涂层的选择
(1)涂层材料:多集中在氧化铝(锆)陶瓷、羟基磷灰石等骨质材料及钛等金属材料。用材选择需综合考虑到材料的耐磨性、抗生理腐蚀性、生物相容性、骨引导性等问题。
(2)涂层材料涂层表面类型:大致可分为巨孔型表面、微孔型表面和复合材料表面。类型选择需考虑到假体与骨的结合强度以及骨诱导力等问题,帮助假体与骨之间实现更好的固定。
(3)涂层材料涂层表面处理方式:目前应用较多的有等离子喷涂、高温烧结法、电泳沉积、微弧氧化法、溶胶-凝胶法,以及快速仿生化学沉积法等。不同处理方式都各有优劣,具体选择需结合涂层材质和表面类型合理选择,从而更好提高结合强度,增强稳定性。
◐影响股骨柄的稳定性
影响股骨柄的稳定性与股骨柄固定方式有关,同样可以分为骨水泥柄和生物型柄。
✔生物型股骨柄 初始稳定
初始稳定是机械性的,主要依赖于假体的外形与骨床的紧密压配。其中影响因素包括:股骨柄外形与髓腔形态的匹配、涂层选择和假体贴合度、以及固定方式。
⑴股骨柄外形与髓腔形态的匹配:
注意:普通髓腔适宜大多数股骨柄,倒香槟型髓腔适宜选择锥形圆柄,烟囱型髓腔的假体柄存活率较低,更推荐使用骨水泥柄及矩形柄。
⑵涂层选择和假体贴合度:涂层的位置、面积大小、厚度与假体的贴合度,影响到股骨柄假体初期稳定。
⑶固定方式:可分为近段固定、全段固定、远段固定。在股骨近端没有骨缺损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近段固定,稳定性比远段好,术后大腿部疼痛现象更为少见。
✔生物型股骨柄 长期稳定
长期稳定是在初始稳定基础上,骨骼借助其骨小梁生长骨化的生物固有特性,与假体间紧密结合,提供长期稳定。而假体表面涂层的处理决定了假体与骨的结合方式,引导骨的结合长入,继而决定了假体的远期牢固程度。股骨柄表面涂层的处理与髋臼一样,需从涂层表面用材、表面类型、及表面处理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帮助骨与假体实现更好固定。
注意:除了髋臼和股骨柄的稳定性,球头大小、髋臼内衬设计也可以为假体关节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因素3、假体使用灵活度
球头的大小除了与假体稳定性有关,也与关节灵活度有关。球头尺寸越大,关节间压力减小,关节活动度增加。当然,球头的大小还要根据髋关节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并不是越大就越合适。
因素4、术后恢复速度
要想获得更快的术后恢复速度,需要周密的术前计划并确保术中各环节尽量完好。所以股骨柄的形状与髓腔类型的匹配程度、手术的入路方式、微创与传统置换方式选择,都要考虑到。
◐手术入路方式:手术入路方式主要分为:前侧入路、外侧入路、后侧入路。
*前侧入路可减少病人的创伤,术中可以正常的检查到肢体长度,对恢复比较有利;
*外侧入路针对各种关节置换都是比较适应的,但容易出现臀中肌损伤,影响术后行走的步态,出现跛行;
*后侧入路可以有效显露髋臼后外侧的形态,可以更有效的进行髋关节重建,是比较经典,非常通用的入路方式
◐微创与传统置换方式选择:随着微创理念的进步,新的微创入路方式不断涌现,与传统置换方式对比,具有损伤小优势。但由于手术视野暴露较困难,对医生的要求非常高,同时微创入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直接前入路,还存在着损伤神经血管束风险、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假体周围骨折等手术风险。
因素5、个体相关情况
除了假体本身的材质外,患者本身的年龄、活动水平、骨质条件、基础疾病、经济条件等也要综合考虑,才能让所选择的假体发挥最大的功效。
◐年龄因素:年轻、活动量大的患者,后续需要面对二次或三次置换,对假体使用寿命要求高,可以优先选择更耐磨性更高、稳定性更高的假体材质,而年龄较大、活动量较少的老年,可以优先选择宽容度相对好的金属、聚乙烯的材质,同时在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尽可能选择创伤小的。
◐骨质条件:骨质较好的情况可以考虑生物固定方式,一来可以提供稳定固定,二来可以保留骨量,为未来翻修留有余地。
◐经济原因:由于假体材质不同,价格也会有所不同,假体的选择应统筹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进口材料价格高于国产材料,陶瓷材料会高于金属和聚乙烯材料。此外,由于关节置换假体使用寿命的局限,一般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需提前做好多次置换的心理和经济方面的准备。
◐活动水平:平时运动量大,髋关节摩擦次数就越多,对假体的使用寿命就会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考虑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所带来的不同活动度需求,选择较好的摩擦界面、球头直径等。
◐基础疾病: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假体的选择和手术难度上要更谨慎,同时金属过敏、肾功能不全的要避免采用金属材料假体。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影响因素,医生的手术经验、医疗总体水平和术后的复健恢复都是不可忽略的。经验丰富的医师能够从多个维度考量假体的匹配度;优质的医疗水平可以为手术提特需密的支持;专业的医学复健理疗,可以在最快的速度帮助患者达到术后较好的状态。
成都保髋股骨头医院提醒:虽然目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开展的门槛比较低,部分县医院也可以开展,但因假体不合适、手术不完善,导致的髋关节疼痛、跛行、脱位、松动等系列问题也屡有发生,因而必须谨慎对待,了解清楚这些注意事项再置换也不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