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辉瑞和 BioNTech 在对外公布了他们联合研制的新冠候选疫苗 BNT162b2 在 III 期临床试验的早期有效性数据经数据审查委员会中期分析的结果,这是全球**公布有效性的新冠候选疫苗。两家
近期,辉瑞和 BioNTech 在对外公布了他们联合研制的新冠候选疫苗 BNT162b2 在 III 期临床试验的早期有效性数据经数据审查委员会中期分析的结果,这是全球**公布有效性的新冠候选疫苗。两家联合研发的mRNA疫苗在 III 期临床试验中取得重大进展,在第二次注射后 7 天,疫苗有效率超过 90%。
mRNA 疫苗是一类新型核酸疫苗,这类疫苗的临床开发集中于肿瘤与传染病领域,其开发的核心技术在于递送系统,但由于 mRNA 自身稳定性差、易被体内外的核酸酶降解,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mRNA疫苗需要有合适的递送载体将其递送至体内,才能有更好的免疫效果,而这款 BNT162b2 万众瞩目的新冠候选疫苗是一种核苷修饰的 mRNA,正是通过脂质纳米颗粒 (LNP) 递送的。辉瑞利用了脂质体包埋的技术将 mRNA 制成纳米颗粒,将疫苗 “伪装” 成病毒。注射后,疫苗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在细胞内释放出纳米颗粒内的 mRNA,从而发挥 mRNA 的作用,这样一来就能解决了mRNA 进入人体后会快速降解的问题。
脂质体成药界新宠,仿制难点亟待突破
脂质体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制剂,是目前递送 mRNA 最为有效的载体。因此,脂质体产品的研发一直备受青睐。截至目前为止,获得 FDA 批准上市的脂质体产品已有十几个,其中不乏市场重磅产品,例如两性霉素 B 脂质体 AmBisome。自 1997 年在美国上市以来,年销售额高达 3.5 亿美金。如此高的市场价值,必然会成为仿制厂家竞相争仿的对象。然而,迄今为止,仅 AmBisome 获得美国 FDA 认可,可见仿制门槛甚高。仿制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两性霉素 B 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因而有可能在操作过程中沉淀析出,所以两性霉素 B 需要在脂质双层结构中与 DSPG 络合;二则,原研 AmBisome 脂质体的粒径范围需控制在 100nm 以下;三则生产工艺中涉及了多步温控高达 65°C 的步骤,进一步挑战高难度的工艺。
针对上述难点,找到脂质体的体内与体外相关联的方法,对简化研发过程,节省大量用于体内实验的时间和费用至关重要。体外释放度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体内的行为,而一个行之有效的体外释放度方法,可以有效区分处方与工艺所带来的差异,因而能为仿制厂家深入剖析原研产品提供有利信息。
流池法一直被认为是研究微粒和脂质体溶出行为的有效方法。2015 年版的《国内药典》收录的药品溶出度法包括,第一法篮法、第二法桨法、第三法小杯法、第四法桨碟法和第五法转筒法,其中并不涉及在美国药典、日本药典及欧洲药典已收载了的流通池法。直至 2019 年 5 月底药典委员会首次挂网官宣收载流池法溶出度测试草案,即流池法溶出度测试将正式收载进入 2020 版《国内药典》,这无疑是对这项溶出度技术的官方肯定与认可。
流池法将是药企制胜法宝,不仅仅针对脂质体
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力扬企业就率先将国际上先进的流池法溶出度仪——瑞士 SOTAX CE7 Smart 引进了国内市场,见证并积极推动了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发展。近两年来,力扬企业的实验室完成了 70 多个流池法溶出度测试项目的突破,协助客户去解决在溶出度测试中的难点问题。涉及的项目剂型有:API、片剂、胶囊、缓控释片剂、肠溶制剂、微丸、微球、脂质体、栓剂、注射用混悬剂等剂型,也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过程中,发挥了流通池法特有的作用,即筛选跟体内相关的处方制剂,得到了业界认可。
对大多数仿制药企来说,近两年的医药改革犹如被支配的恐惧,最终仍然屹立不倒的企业屈指可数。正如力扬企业服务发展总监赵宇女士所说:“大多数企业失败的原因在于生物等效性 (BE) 测试失败,且企业无法承担高额的反复测试成本,而流池法的优势在于其测试方法十分灵活,可以根据不同制剂的特点在仪器上设计相应的方案,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质量成分要求去设计,实现检测多种剂型的能力。快速、高效的通过一致性评价也是各大药企青睐流通池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一些新型药物制剂相继诞生,对药品溶出度的要求更是越来越严格。市场的变革让药企无时无刻都面临着挑战,但如今脂质体成为新冠候选疫苗中 mRNA 的重要载体和流池法被载入 2020 《国内药典》 对国内医药都是一次的优秀机遇。未来力扬将持续携手国际上优秀的溶出度测试供应商瑞士 SOTAX 以及行业优秀的专家教授,助力更多药企应对仿制药微利时代,寻求新突破。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