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心医院脑膜瘤专家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一下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分类与治疗。 脑膜瘤又称蛛网膜内皮瘤,是原发于颅内脑膜上的肿瘤,约...
北京同心医院脑膜瘤专家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一下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分类与治疗。
脑膜瘤又称蛛网膜内皮瘤,是原发于颅内脑膜上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7%,但在儿童脑瘤中只占3.1%~6.9%。本病好发生在20~50岁的成年人,其平均发生年龄为30~33岁,病程平均多在2~3年以上,一般认为肿瘤起源于蛛网膜绒毛,故好发生在静脉窦附近。其临床特点因肿瘤部位而各异。脑膜瘤好发于大脑凸面及矢状面窦旁占66.5%,后颅凹14%,蝶骨87%,中颅凹4.4%,嗅沟2.3%,鞍区2.1%。脑膜瘤依据部位不同,可分成许多种类,北京同心医院中医脑膜瘤专家让患者及家属多了解一下。
得了脑膜瘤还能治好吗?怎样治好脑膜瘤,通过用药和手术切除达到消除局部脑瘤的目的,但如果配合中药治疗,患者将会收到更好的疗效。那么肿瘤患者何时看中医较好?有专家指出:“以中医中药治疗脑瘤的病人,可分为以下4种情况。”
第一,是不适合手术者,如年龄大、肿瘤部位险要或肿瘤弥漫而无法手术,也有难以确诊的,这都可进行中医保守治疗。中医辨证治疗以汤剂为主,也可配合适当的中成药。中药保守治疗通过调理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补虚泻实,可减轻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寿命。对于疑似肿瘤者,定期复查,起到积极防御的作用。
第二,是手术后调理,颅脑手术后可出现多种症状,如发热、消化不良、呃逆、排尿异常等。选用中药治疗,分别给予清理湿热、运脾和胃、降逆和胃、温阳化气等方法,有助于术后的康复。
第三,可以改善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脱发,皮肤粗糙脱屑,失眠或嗜睡。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放化疗造成的白细胞减少,全面改善白细胞减少引起的各种症状,帮助患者完成放化疗疗程,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四,术后治疗防止复发。大脑是特殊的部位,很难将肿瘤完全切除,复发的可能较大。除了必要的放化疗,术后长期坚持用中药辨证治疗,可以减少肿瘤的复发。
脑膜瘤还具有下列特点:
①通常生长缓慢、病程长,一般为2~4年。少数生长迅速,病程短,术后易复发和间变,特别见于儿童。
②肿瘤长得相当大,症状却很轻微,如眼底视乳头水肿,但头痛却不剧烈。当神经系统失代偿,才出现病情迅速恶化。这与胶质瘤相反,后者生长迅速,很快出现昏迷或脑疝,而眼底却可正常。
③多先有刺激症状,继以麻痹症状。提示肿瘤脑外生长。
④可见于颅内任何部位,但有好发部位及相应综合症。
1)大脑凸面脑膜瘤:多与大脑凸面硬脑膜粘连,大脑前半球的发生率较后半部高。少数肿瘤不与硬脑膜粘连,完全陷入脑组织中,但仍靠近脑皮质,可能这些脑膜瘤源于脑沟深处的蛛网膜细胞。因此大脑凸面脑膜瘤除依其在不同部位具有相应临床表现外,还具下列特点:
①高颅压症先于和多于局灶症;
②局灶症取决于肿瘤部位,以刺激症(癫痫)比破坏症(如运动或感觉麻痹)多见。
2)矢状窦旁和大脑镰旁脑膜瘤:前者与上矢状窦侧壁粘连,后者与大脑镰粘连;当肿瘤巨大时,两者难以区分。按肿瘤与矢状窦和大脑镰粘连的部位,可分前、中、后1/3三种:
①前1/3的肿瘤可不引起局灶症,而仅有高颅压症。33%的病人有额叶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个性改变、智力减退)、尿失禁,25%病人有非局灶性癫痫。
②中1/3者以运动及感觉性局灶癫痫为**症状。以后出现瘫痪或感觉丧失。
③后1/3者可有感觉性或视觉性癫痫、同向偏盲和皮质感觉障碍。由于同向偏盲常不为病人所察觉,因此上述局灶症常不如高颅压症多见。
3)蝶骨嵴脑膜瘤:按病理形态,可分为球形和扁平状两种;按肿瘤生长部位,可分成蝶骨嵴内侧和外侧两种。
①蝶骨嵴内侧脑膜瘤:易引起视神经、眶上裂、海绵窦、颞叶内侧部和大脑脚等受累,因此相对而言,高颅压症发生率低且在病晚期出现。早期多为单侧视力减退、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中央暗点扩大或鼻侧偏盲(视神经外侧纤维受压)或颞侧偏盲(视神经内侧纤维因移位受压于视神经管)。若对侧眼也有颞侧视野缺损,提示视交叉受压,此时病侧眼常全盲。晚期因颅内压增高,对侧视乳头水肿,而呈现Foster-Kennedy综合症。如侵及眶上裂或海绵窦,可引起眼球运动麻痹、角膜反射障碍和突眼等。压迫嗅神经时可引起同侧失嗅。侵及垂体时,可有垂体功能降低。累及大脑脚时则出现对侧偏瘫。长入颞叶内侧者可引起幻嗅、幻味或钩回发作。
②蝶骨嵴外侧脑膜瘤:缺少典型局灶症,病情发展常隐蔽,故瘤常长得相当大,高颅压症发生率高。肿瘤向内影响视束,引起对侧同向偏盲;向后累及颞叶内侧部,出现幻嗅和嗅觉减退;压迫额叶后下部,产生对侧核上性面瘫、轻偏瘫和失语(主侧半球);额颞叶功能障碍还可以表现智能减退、健忘、计算能力和定向力差等。
③扁平状蝶骨嵴脑膜瘤:女性好发,表现为缓慢、进行性一侧性突眼、眼睑肿胀和增厚,无搏动和血管杂音,也不被压缩。早期视力和眼球活动多正常,随突眼发展和眶上裂及海绵窦受累,视力和眼球活动才出现障碍。局部颞骨增厚、隆起。常有癫痫发作。
4)嗅沟和前颅底脑膜瘤:前者自筛板及其后方硬脑膜长出,后者则自筛板外侧的眶顶部硬脑膜长出。两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别,主要有:
①失嗅,可单或双侧,以单侧失嗅具诊断意义;
②视力障碍,可出现Foster-Kennedy综合症;
③额叶精神症状;
④高颅压症晚期出现。
5)鞍结节和鞍隔脑膜瘤:前者起源于鞍结节硬脑膜,后者则与鞍隔粘连,两者构成鞍上脑膜瘤。临床表现为:
①视神经和视交叉压迫症,视野障碍不象垂体瘤那样典型,且先于内分泌功能障碍;
②垂体功能不足,早期常轻微,晚期明显;
③肿瘤巨大时可出现肢体不全偏瘫、钩回发作、嗜睡和眼肌麻痹。
6)颅中窝脑膜瘤和鞍旁脑膜瘤:
①鞍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与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相似;
②颅中窝脑膜瘤缺少局灶症,就诊时多有高颅压表现。
7)岩尖(三叉神经半月节包膜)脑膜瘤:
①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异常、减退或疼痛;
②三叉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在感觉障碍以后发生;
③肿瘤压迫耳咽管,出现耳鸣、听力障碍、耳内胀满感;
④肿瘤向后侵入颅后窝,引起桥小脑角症;向前生长压迫海绵窦,出现突眼、睑下垂和眼肌麻痹。
8)小脑幕脑膜瘤:肿瘤起源于小脑幕,向幕上生长(幕下可有较小瘤结节),或向幕下生长(幕上有较小瘤结节),或同时向幕上、下生长。好发于小脑幕侧翼,次之为窦汇、横窦、乙状窦和岩窦附近。少数从小脑幕裂孔游离缘长出。以纤维型居多。临床表现有:
①高颅压症,少数病人有常压性脑积水三联症(痴呆、移步困难和尿失禁);
②局灶症少且依主瘤所在部位而异,可有肢体运动障碍、癫痫、对侧同向偏盲、小脑症和患侧Ⅴ~Ⅸ脑神经损害等。
9)侧脑室内脑膜瘤:左侧脑室较右侧多见,三角区和额角好发。肿瘤从脉络膜丛间质长出,故脉络膜丛可增粗如香肠。临床表现有:
①高颅压症为主,病人体位(或头位)改变可使头痛发作;
②局灶症少且出现晚,可有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失语(主半球)、同向偏盲等。
10)第三脑室内和后部脑膜瘤:少见。以高颅压症为主。少数病人有精神症状(痴呆、个性改变等)。第三脑室后部脑膜瘤尚可引起Parinaud综合症。
11)第四脑室内脑膜瘤:很少见,肿瘤从脉络膜丛间质长出。主要表现为高颅压症和小脑症。
12)桥小脑角脑膜瘤:肿瘤从岩骨后表面硬脑膜长出,即从岩骨尖到乙状窦前缘,特别是脑神经经骨孔道附近的硬脑膜(如内听道后壁上方至岩上窦、横窦和乙状窦汇合处,颈静脉孔等)。临床表现有:
①Ⅴ~Ⅻ脑神经功能障碍常为主要和**症状,其中听力障碍最常见,次之为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面瘫、后组脑神经麻痹等;
②小脑症和高颅压症少见且在病程晚期出现;
③锥体束症轻微且少见;
④个别病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精神症状。
13)斜坡脑膜瘤:指从岩斜缝及其内侧硬脑膜长出的脑膜瘤。肿瘤可向上长到幕上、鞍旁、向下长到枕大孔,向外达桥小脑角,也可越过中线。肿瘤大多呈球状,少数为扁平状。脑干被向背侧和对侧推移,脑神经、椎基动脉及其分支被推移、牵张或包裹于瘤内。临床表现有:
①脑神经功能障碍为**和主要症状,其中以三叉神经和听神经最常受累,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和后组脑神经也可受累;
②高颅压症见于2/3病人,且在晚期出现;
③小脑症见于2/3病人;
④锥体束症不多见,见于1/10~1/5的病人,且症状轻微。
14)枕大孔脑膜瘤:好发于枕大孔前缘(延髓腹侧),可向后颅窝或颈椎管或同时向两者生长。临床表现有:
①枕颈痛;
②上颈髓压迫症,如同侧上肢痉挛性无力、麻木等常为第2症状,以后影响同侧下肢至对侧下肢,再影响到对侧上肢;
③后组颅神经麻痹;
④小脑症;
⑤高颅压症;
⑥可出现上肢肌肉萎缩、感觉分离(脊前动脉影响),而易被误诊为脊髓空洞症。
15)小脑凸面脑膜瘤:多以高颅压和小脑症为主。
16)视神经管内脑膜瘤:少见。临床表现有:
①进行性视力(单侧或双侧)减退;
②视野不规则缺损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③突眼和眼球活动受限。青少年患脑膜瘤者少见。肿瘤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同一般脑膜瘤。性别上青少年组中,男女相等或男性多于女性,而成人组中以女性多见。这可能与成人女性患者中存在女性激素受体蛋白有关。在组织学上,青少年脑膜瘤易恶变,肉瘤和乳头型多见,常多伴有神经纤维瘤病或多发。因此术后复发率较高,疗效也较差。
老年人患脑膜瘤,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高颅压症少见。起病急者,易被误诊为脑血管病;起病缓慢者,可长期被忽视。痴呆常为主要症状,多呈迅速进展,异于老年性痴呆或精神病。因此,对可疑病例,及早做脑影象学检查,是发现本病的主要方法。
脑瘤的治疗:首先考虑手术治疗,凡生长在可以手术切除部位的肿瘤,均应首先考虑手术。手术后中医药治疗也很重要,对生长在不能手术切除部位的脑瘤或多发性脑瘤,中药治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而食疗能辅助药物的治疗。
脑膜瘤的治疗:
脑膜瘤手术:依据生长位置及生长特点,约50%无法全切,为了避免手术后功能损害,即使为全切术,在原发部位仍会有肿瘤残存,所以很难治疗,复发率很高。
我院的中医特色脑膜瘤治疗:
中医中药是脑膜瘤治疗的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北京石景山同心医院李桂秋主任专家组专家组采用纯中药系列组方与国药中成药胶囊配伍应用,以名贵中草药精选研制而成,专家组根据脑膜瘤的生理特征及发展规律异质性,异变性、转移性。采用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学相结合的方法促使中药穿破瘤体组织,封闭肿瘤组织的血液循环,使正常细胞有序分列,直接进入瘤体起到吞噬消除作用,改善微循环,使血氧代谢增强、病灶软化、缩小。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辨症施治分期治疗,适用于未进行手术或手术部分已切除、术后复发放化疗后X-刀、γ-刀,的患者。多数患者用药15天左右即可明显缓解或消除症状,能预防或延缓术后复发,用药3-6个月后病情基本稳定,多数患者瘤体钙化、缩小或消失,临床应用多年来疗效非常明显。特别对脑瘤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总之脑瘤的治疗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手术之后配合中医药治疗可大大降低复发的几率,同时术后也需要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饮食上要补充营养丰富的食物,术后做好适当的段炼,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北京同心医院中医脑肿瘤专家提示:脑肿瘤属疑难疾病,请患者一定选择正规专业医院,找专业脑肿瘤科室的医生诊治,遵医嘱按时定量服用药物,不要随意购药或“组合用药”,以免延误病情,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
患者需知:患者就医时提供姓名,年龄、发病史、治疗史、有关病历及检查报告单原件或复印件,CT或MRI片子。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