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内科 > 内科 > 弄巧成拙!养生菊花茶竟喝出气管炎

弄巧成拙!养生菊花茶竟喝出气管炎

时间: 2017-11-22 13:47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萌萌

冬季寒冷干燥,很多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发热眼涩、咽喉疼痛、大便干结等热症。这个时候来上一杯温热的菊花茶最是清凉解毒,让人神清气爽了。

摘要:

  冬季寒冷干燥,很多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发热眼涩、咽喉疼痛、大便干结等热症。这个时候来上一杯温热的菊花茶最是清凉解毒,让人神清气爽了。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以养生著称的菊花茶,如果“打开的姿势不对”,那对身体的伤害可不是一星半点!

  菊花茶喝出气管炎,原是二氧化硫作怪!

  本草纲目里记载菊花味甘性寒,可清热解毒、平肝明目,所以人们喜欢在喝水的时候放上一两朵菊花。郑州的王阿姨就是这样一位深谙养生之道的退休大学教师,平时经常喝菊花茶,以此来清热败火、平肝明目。但一直身体康健的她,却在上个月意外查出了支气管炎,反复与医生确认患病原因后,王阿姨把矛头指向了最近几个月喝的新品种菊花茶。

  “(菊花)跟以前不太一样,有股怪怪的味道。我就把它们送去了市里的检测所,结果报告说里面有二氧化硫,含量还严重超标。我上网一查,才知道二氧化硫对支气管伤害很大。”谈起自己精挑细选的菊花,变身治病杀手,王阿姨气不打一处来。

  记者联系王阿姨的主治医生刘大夫后,证实了她关于二氧化硫致病的说法。刘大夫表示,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护色作用,所以不法商贩为了让菊花茶品相好看而使用硫磺熏制。在这个过程中,氧化的二氧化硫便附着在了菊花上面。而超标的二氧化硫对人体呼吸道、消化道产生刺激,继而引发气管炎。老年群体免疫力较低,更容易受到二氧化硫的影响,应该尤其注意。

  一看一闻选好菊花,一服一练治气管炎

  王阿姨的遭遇,可能让很多同样喜欢菊花茶的朋友不寒而栗,但这种担心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记者从专业的花茶人士处,为大家打听到了简单的“一看一闻”黄金法则,最大限度避免买到“毒菊花”,也不必再担心气管炎惹上门。

  一看:主要看外形。品质好、新的干菊花颜色是发亮的;而品质差的、陈的菊花茶颜色则是发暗的。一闻。主要闻味道。天然的菊花有一股清香味,而被硫磺熏蒸过的闻起来则有发酸、刺鼻的气味。

  当然,这里需要提醒一点,即使是符合安全标准的干菊花中,也依然有低量的二氧化硫。所以市民朋友,尤其是患有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可将购买的菊花通风晾晒一段时间,或冲泡时温水涮两遍清洗,即可将残留的二氧化硫除去。

  其实,除了“毒菊花”的加持,近来陡降的气温和干燥的环境,也让很多人的气管炎去而复返,陷入持续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痛苦不堪。

  对于支气管炎而言,完全的治愈尚不具有科学定论。但临床上,通过一服一练达到持续维持稳定期的“临床治愈”型患者,并不在少数。

  所谓一服,指的是口服气片(通用名:白葡奈氏菌片)。记者从市一医院耳鼻喉科了解到,气片是一款来自齐鲁制药的支气管炎药品,由白色葡萄球菌、奈瑟卡他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三种灭活菌体制成,属于纯生物制剂。这款产品主要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和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是目前国内各大医院的常备药品,临床有效率及用药反馈均较同类优秀。

  与市面上多数化学或激素类气管炎治疗药物不同,气片坚持“以菌治病、标本兼治”的药物原理。一方面,通过有效成份渗透吸收,快速缓解咳嗽、喘息等症状;另一方面,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干扰素,有效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提高患者呼吸系统的抵抗能力,防止支气管炎症的再次复发。

  由于疗效显著,安全性强,且人体负担极小,气片的适用门槛很低,即使是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也可依据病情使用。疗效的确切和应用的广泛,使气片深受一线医护人员和气管炎患者的青睐,多年来销量持续领先同类产品,是名副其实的“明星药物”。

  而所谓一练,则是指患者在服药期间,需配合系统性锻炼。支气管炎患者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功能,改善气体交换能力,恢复肺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从而降低疾病复发的概率。

  适宜气管炎患者的运动有气功、太极拳、散步、快走、慢跑、广播体操、简易呼吸操等。锻炼时需要注意强度,开始运动时每分钟最髙心率100次左右为佳,可逐步过渡到中等强度运动量,即运动后每分钟最高心率120~130次,不建议再增加。

  冬季是气管炎的高发季节,远离这种恼人的慢性疾病,除了避免日常饮食和生活中的诱病因素,更要提前做好预防,常备气片同时增强体质,为今冬的健康无忧奠定基础。

相关标签
管炎
菊花茶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